楊老師語調比較緩慢,學生們有些觸動。“在大家列出的辦法裏,還有一些是獨自處理的,就像受傷了,自己舔傷口。大家能不能說一說,為什麼會選擇自己處理?”
高誌堅說:“不想麻煩別人。”
祝奕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驕傲和自尊。”
蘇晟說:“告訴朋友也解決不了問題,沒有必要。”
“當你選擇獨自處理的時候,想象一下你的心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呢?當然是不高興的,沉重的。”
停頓了一會兒,楊老師又問:“如果你的好朋友碰到了這樣的不順心的事情,你願意幫助他嗎?哪怕你不能根本解決問題,隻能暫時讓他開心一下。”學生們紛紛表示願意。
“可是你的朋友,他會選擇獨自麵對,還是找你分擔呢?如果他選擇的是獨自麵對你又怎麼知道他碰到麻煩了?有幾個同學剛才拿到的紙條上寫的是,你很幸運,你沒有碰到煩心事。那麼大家根據我發紙條之後,你身邊同學的反應和表情,能不能把這幾個幸運同學找出來呢?現在請大家和周圍的同學一起找一找這幾個幸運兒,當然,理由很重要。”
一個男生說:“我猜王庭君是一個,因為我覺得她說話的語氣和表情挺輕鬆的。”
王庭君當即站起來展示自己的小條:“誰說的,我的小條是考試成績退步了,天天被父母提醒要好好學習。我覺得我表情挺嚴肅的。你猜測的根據不對。再說了,還有笑對困難的呢。”大家都笑了。
楊老師也微笑著說:“你看憑借外在的表現判斷別人的心事是很困難的事情。最好的辦法是朋友把煩心事告訴你。但是如果他不願意說,你怎麼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這好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我們是不是可以跳到這個死循環外來看問題呢?你一定需要知道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嗎?你想知道他身上的事,是為了滿足你的好奇心還是你能解決他的問題?比如,我不知道高誌堅的煩心事,但是,我發現他不高興了,我不會一遍又一遍問他怎麼了。我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但是我可以陪他打球。我是真心想幫他,我就像往常一樣陪著他就好,他可能心情不好,不想打球,那就閑聊幾句,放學一起走一走。高誌堅,你說,我這樣行嗎?”
高誌堅起立說:“老師,我覺得您這樣特別好。我既不用提起那些煩心事,還能感覺到得到幫助的溫暖。順便說一句,我的紙條是家人總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楊老師用手勢示意他坐下:“朋友之間相處是很講究分寸的。過猶不及。在朋友需要的時候,給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我隻是個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我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幫助我的朋友,這是我的心意,這是我為人處世的善意。我先伸出我的手,選擇獨自麵對的朋友,希望他也能伸出手,握住我已經伸向他的手。另一方麵,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接受來自朋友的好意,也是可以的,接受朋友的善意意並不會損害我們的自尊和驕傲。希望大家今後,能夠找到這樣的朋友,自己也能夠成為別人這樣的朋友。”
下課的時候,祝奕追到了楊老師的辦公室,問:“楊老師,您今天講的這些跟柳依依有關嗎?”
楊老師笑了:“你為什麼這麼想?”
“我覺得她最近有煩心事。但是我知道該怎麼辦了,謝謝您。老師再見!”祝奕一鞠躬,又匆匆離開了辦公室。她怕忍不住自己滑落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