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洛陽大雪紛飛。
魏國皇宮,緊閉的嘉福殿大門突然“吱呀”一聲打開,宮門暖簾掀起,一個穿著絳紅官服的身影從內快步而出。
“人到了麼?”他焦急地朝外張望了一番,問侍立在殿外的黃門內侍道。
“稟大人,剛至宮門外……”
“快快快宣!”
幾於同時,一輛城中罕見的追鋒車在洛陽大街上疾馳,一路碾冰踏雪,長驅直入,徑直停在皇宮外。
三天三夜,途中連換數匹快馬,直至從車上下來,來不及喘口氣,跪在殿外侯旨,司馬懿心中猶在七上八下。
一個月前,他尚在遼東。平定遼東公孫淵後,朝廷傳令他率部西行,至關中駐守。五日前,當他行至半途時,忽而又收到聖旨,緊急傳詔,令其火速回京。
三日之間,接連五道詔書,促其回京。
司馬懿疑竇驟生,第一反應是其中必然有詐?
這段時日,朝野內外傳言紛紛。
聽聞陛下近日病重,莫非,是下定決心欲在臨死之前下手,除掉他司馬懿?——畢竟以前,曹家幾代都對他防備甚嚴,陛下曹叡也是對他動過殺心的。
況且,先前一直傳聞燕王曹宇將接任輔國大將軍,領銜輔政。怎麼忽而又改成他和曹爽二人了?
不對,不對……其中必有蹊蹺!
這趟回去,隻怕是凶多吉少。輕則卸兵權,重則掉腦袋啊……
司馬懿本就疑心甚重,事事謹慎小心。赴京前,連夜給在京中的長子司馬師去了封緊急密函,對萬一可能情形甚至身後事都作了安排,這才匆匆動身趕往洛陽。
種種疑慮,直至他在殿外見到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幾人時,才稍感放心。劉、孫二人身處朝政中樞多年,素日與他有些舊交情,想來不會有詐?
一名老太監打著布傘在前引著,幾人踩著厚厚一層雪,伴著“咯吱咯吱”的踩雪聲,弓腰進入嘉福殿。
外麵冰天雪地,殿內卻是另一番光景。裏麵彌漫著一股濃鬱的中藥味道,殿角生著幾個炭爐,暖意熏人。
雖是白日,卻靜悄悄的,值守的宮女和內侍連行走都揣著十二分小心,輕手輕腳,不帶一絲聲響。
明帝曹叡先前已昏迷半日,醒來後飲了兩口參片湯,起了點精神,靠著龍鳳軟枕,竟能勉強坐起,似是回光返照。
武衛將軍曹爽在龍榻旁垂手侍立。
其他人退出,殿內隻留了曹爽、司馬懿二人。
“二位卿……平身吧。”
明帝望著眼前跪伏於地的兩人一眼,心事重重。
輔政大臣人選,懸了半月,終於勉強敲定。今日是首次宣詔進宮。
明帝原本最屬意燕王曹宇,欲以他為輔國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五位皇室宗親一起,共同輔政。不曾想,燕王堅辭不受,大大擾亂了明帝最初計劃。
而且,曹叡身旁的近臣劉放、孫資對曹爽之外的另幾位輔臣人選頗多微辭,前後幾次進言,說什麼夏侯獻、曹肇等人能力不足以擔任輔臣,不知究竟是同那幾位有過節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在傳詔時推三阻四。
後來,宮裏甚至傳出了夏侯獻、曹肇等宗親在曹叡病重期間,同後宮妃嬪才人嬉戲甚歡,關係不清不楚的傳聞。
什麼?敢給天子戴綠帽,你們膽子不小,朕還沒死呢!曹叡一怒之下,下旨將那幾位宗親統統革職,貶出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