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鼓動了我好幾次,說東便門明城牆遺址公園的梅花開得正好,建議我前去賞花主要是曬曬老陽兒,把我說的心裏像貓抓真想去一趟。
我問他你去過了嗎?
去過了,上個星期日去的,城牆外麵全是梅花,還可以登上城牆,一覽周圍的風景。人家外地人打著飛機還來觀賞呢,我們得天獨厚,就住在皇城裏麵,幹嘛不去欣賞美景呢?他說的極是。
可不是嗎?我們都在家裏貓了整整一個冬天了,也該到戶外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讓我們的老皮老肉還陽了。
與我的玩伴兒劉閨蜜商量,她也躍躍欲試恨不能馬上出發,立馬到達。
急什麼,眼瞅著都上午10點多了,到了那裏還沒玩多一會兒呢,太陽就落了,還不夠掃興的呢。明天早點去吧。
第二天有風,風還挺大,氣溫有點低,加之她的腿疼,怕冷,就沒能成行。
新的一天在盼望中到來了,隻見風和日麗隻覺氣溫適宜,為了出門踏青她也顧不得腿疼豁出去了。我倆一人一輛電驢子,騎著就興衝衝上路了。好多天沒有出家門了,一看見戶外的太陽就像看見了久違的情人,怎麼那麼親切呀。
沐浴春風身披暖陽一路騎行就來到了那處修複後的明城牆遺址。曆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裏,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曆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裏,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標誌。2002年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整體綠化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公園運用簡潔的設計手法,突出展現城牆的殘缺之美。漫步公園內,古樹掩映,綠草茵茵,綿延古樸的明城牆及深沉凝重的角樓仿佛在向人們訴說民族的滄桑。公園內“老樹明牆”“殘垣漫步”“古樓新韻”“雉堞鋪翠”等景觀曆史悠久,內涵豐富,展現崇文深厚之文化積澱,令人平添無限的遐思。
以前多次從修複後的明城牆遺址公園經過,沒覺得有多麼好玩,多麼吸引人,從來沒有近前去看看。也許那時綠化不到位,灰蒙蒙的城牆雖然昭示著久遠的曆史,背負著厚重的過往,但是離我們很遙遠,早已被我們忽略。即使站在城牆腳下,也感覺不到曆史的久遠,還有民族的興衰,還有文化的積澱,說實在的我們不知道該緬懷什麼。
眼望著修舊如舊的明城牆,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全方位觀賞這段城牆,頓時有點民族的自豪感湧上了心頭,難怪有人會打飛機來觀瞻城牆呢,因為城牆承載的曆史在這裏凝固,懷揣思古之心的中華子孫不乏其人,這才是民族的大幸。
有一個外地老鄉圍著城牆轉了轉,看他的穿著打扮像個民工,也許就在京城打工,聽說有這麼一個經典的名勝古跡,就利用閑暇來遊蕩。遊走了一圈之後,居然說這地方有什麼好看的,不就是一溜光禿禿灰呼呼的城牆嗎?執勤的小保安聽到了說,這你就不懂了,這是曆史遺跡聞名世界,是北京城的標誌。老鄉說城牆是幹嘛用的?保安說古代打仗時保護北京城用的,現在修複後觀賞用的,城牆的講究大了,你好好看看說明嘛。我看著年紀不大的小保安,在城牆旁站了一陣子崗,就變得談吐不俗了,文明變成了內涵,文化提升了品味,我衝他一笑,心想讚美城牆吧,這可是中華民族曆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