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是方大鵬的第三個戀人,是安徽師大認識的,他們同係,但不同班。按方大鵬當年的成績,本可以上南開甚至複旦的,但為了尋找大妹,在所有誌願中,方大鵬隻填報了安徽師大一所學校。他心疼大妹,愛大妹,他不忍心大妹一個人在安徽受苦受難。更何況大妹是因他而瘋的,無論如何,他都要找到她,和她相愛一輩子。他現在已經有能力有條件保護她了。
趙琳聽了方大鵬的故事,非常感動。多麼癡心的男人,多麼有情有義的男人啊!雖然她不認識大妹,但她還是為大妹有這樣的男朋友感到欣慰。有空的時候,她陪著方大鵬一起尋找。他們一起打聽,一起貼尋人啟示,一起風餐露宿。在尋找的艱辛曆程中,他們相到關心,相互照顧,相互摻扶。但是,他們沒有找到大妹。
在大學的最後階段,方大鵬和趙琳依然在尋找大妹,不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漸漸發現,尋找大妹不再那麼急切,他們尋找大妹,似乎隻是為了能夠單獨在一起。尋找大妹,似乎成了一種習慣,一種形式,一種他們能夠單獨在一起的形式。雖然他們依然想找到大妹。
大學即將畢業的時候,趙琳發現自己瘋狂地愛上了這個早夕相處了四年的男生,方大鵬也突然發現,他心中的大妹,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變成了趙琳。他們知道彼此相愛後,都感到非常溫暖,非常幸福。在畢業的時候,在回家的車上,他們終於緊緊相擁在一起了。在下車回家的一刻,方大鵬吻了趙琳。
可是後來。方大鵬分到了深山裏的荒溝,趙琳分到了離家較近的鄉村中學。在家人的堅決反對下,趙琳隻好和方大鵬分手。其實坦率地講,趙琳也缺乏勇氣,也害怕麵對荒溝,害怕以後獨守空房的孤寂日子。
無意間發現連紅的蹤跡,有些出乎紀大波的意料。一直以來,連紅就像一隻溫順的小鹿,靜靜地臥在他心房,偶爾會在心裏動幾下,讓他感到甜蜜而溫暖。
連紅是紀大波心中的溫暖,也是他心中的痛。連紅是他同學,也是他師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們換了新老師。新老師姓袁,是連紅的媽媽。連紅是隨媽來的,大約和他們同齡,讀了他們班。
紀大波第一次見到連紅,就被她高貴而美麗的臉吸引住了。連紅穿著小碎花衣服,深藍布褲子,腳上穿一雙白色回力鞋,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水晶晶亮閃閃的,生動得仿佛要和他說話。第一眼看到連紅,紀大波心都化了。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漂亮的女孩,哪怕是在書本上,還是電影裏。
那時候的孩子讀書很輕鬆,隻有語文和數學兩本教村,薄薄的,象征性的,而且還不怎麼學。當時,學校的主要任務是/階/級鬥/爭教育,學校常常組織學生們參加憶苦思甜活動,支援農村雙搶,或者是地/富/反/壞的批/鬥大會。除此之外,就是玩,沒心沒肺地玩。
那個年代,不管是學校,家庭,還是整個社會,對學習都不怎麼重視,更不會把學生的成績當回事。不過袁老師不一樣,袁老師來後,剛接手兩個月,發現紀大波成績好,就安排連紅和他同桌了。
其實,袁老師沒來之前,紀大波的成績很一般,因為他的年齡比同班同學小兩三歲,甚至都不能進入前十。可是袁老師來後,不知為什麼,他的成績一下子就上來了。
有時候,在課堂上,袁老師把書本講完後,像沒什麼可講似的,就給他們講連紅的故事。小時候,連紅很淘氣,經常和鄉下的野孩子玩水仗。衣服打濕了,就把它脫下來,晾在樹枝上,然後光著身子繼續同他們玩。直到衣服幹了,才穿著回家。
紀大波是個聽課專心的孩子,可是聽了連紅的故事,他再也專心不起來了。他滿心滿腦都是連紅的身影,有時候,他會沿著連紅的故事,想得很遠很遠。
有一次,袁老師給他們上課,當時,天剛下過雨,外麵的莊稼濕漉漉的,樹影濕漉漉,就連袁老師講課的聲音,聽起來也濕漉漉的。這時,紀大波望著窗外一個個迷人的水坑,心兒馬上就溜到操場上去了……
紀大波把連紅拉到身邊,壞壞地對她說:“連紅,我們玩水仗吧。”
連紅說:“好啊。”說著,挽起褲腿就向紀大波踢來了一串水花。
連紅踢起的水花撒得很開,很遠,就像用盆子潑出來的一樣。剛一開始,連紅就給了紀大波一個下馬威。但是,紀大波沒有泄氣。紀大波想,反正渾身都濕透了,說什麼也要把連紅澆成落湯雞。可是連紅機靈得很,狡猾得很,紀大波每次澆出去的水,她都能準確地躲開。狡猾得像一隻兔子,機靈得像一條泥鰍,怎麼也澆不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