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齊真的童年記憶籠著一層灰蒙蒙的濾鏡。幽暗潮濕的小屋在牆角處雜亂堆放著幾隻暗綠色啤酒瓶,沙發上時常酣睡著一個瘦削的被稱作“父親”的男人,男人的眼睛在酒醉時會變成猩紅色。
但是在灰黑色基調的陰霾記憶裏,卻躍動著一抹亮眼的色彩。是向日葵的鮮黃,是盛夏青草綠,是一個女孩泛著聖潔光芒的天使般的純白。
這抹色彩的主角是陸念青。陸念青,一個被齊真在心裏頭默念了十一年的名字。
2004年的時候,齊真上一年級了。她小臉白嫩嫩的,陽光下能看見可愛的小絨毛。大眼睛也生得水靈,唯獨頭發亂糟糟的。班主任周老師打心眼裏心疼這個孩子,每天把齊真喚到辦公室裏紮小辮,一邊梳頭發一邊念叨著:“小真最乖,小真最可愛,老師最疼小真。”。
齊真對媽媽沒有印象,就在心裏頭把周老師當媽媽來看。周老師家剛好有個女兒,在學校裏上六年級,是戴著三道杠的大隊長,叫陸念青。
陸念青很寵這個小妹妹。當時她是學校廣播台的播音員,每天中午負責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而齊真很榮幸地獲得了點播故事的特權——而其中絕大多數故事,都是陸念青親自寫給小齊真的。鼓勵她笑,鼓勵她勇敢,鼓勵她中午多吃胡蘿卜。
快樂的情緒持續了一整年,直到二年級開學那天,齊真懷著滿心期望踏進教室的時候,卻沒能看見笑顏溫柔的周老師。
“是齊真嗎?”,新來的男老師拿著學生名冊比對著照片詢問。
齊真木訥地點頭,眼睛還在四處搜尋周老師的身影。
“喏,周老師特意讓我轉交給你的開學禮物哦。”,男老師遞給齊真一個彩紙打包的長方形包裹,“去找自己座位吧。”
齊真接過包裹,隱隱覺得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拆開包裝紙,果然就看見一封標著拚音的告別信,字跡整齊但稚嫩,落款是陸念青。
“小真你好,我畢業啦,要去清源中學讀初中一年級。這是我寫給你的童話集,祝你好好長大。”
童話集是一摞a4紙裝訂成的,每一頁都是精美的手抄報,陸念青幾乎暑假裏的每一天都在寫寫畫畫。齊真捧著這本畫冊,感動之餘生出慌張:周老師去哪了?陸念青去哪了?清源中學是什麼?廣播站要換誰來讀故事?
這些問題,在開學一周後,慢慢都有了答案。周老師因為搬家調走了,陸念青姐姐從小學升入了初中,廣播站有了新的播音員,那個人卻不會再專門為她讀故事了。
7歲的齊真,第一次體會了分別。
她在家吧嗒吧嗒無聲地掉眼淚。爸爸問她為什麼哭,她不說話。爸爸又問,她說,周老師不教我了。陸念青上中學了。
她爸就輕蔑地笑了兩聲:“人家發達啦,搬家啦,不稀罕住咱們這個破大院兒啦。”
“那我還能見到念青姐姐嗎?”,齊真問。
“你還想見人家?哈哈哈”,齊坤成身子往沙發上一歪,發出自嘲的笑聲:“人家可不想見你呦!”
齊真不吱聲。她不相信,不相信那麼溫柔的周老師會丟下自己,更不相信陸念青姐姐會忘了自己。
但在那個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裏,分別和遺忘,是太普遍的事情。
2010年,齊真也終於踏進清源中學的時候,才終於再次聽到陸念青的名字。
她依舊閃耀。開學典禮那天,陸念青穿著紅白相間的校服站在主席台上,黑馬尾紮得高高的,在陽光下變成金色,閃著18歲的光亮,作為高三學生代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