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呂輕侯!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可我還是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考舉人七八年屢試不中,做生意,把祖產都賠光了,二十五歲窮的連飯都吃不起……唉,我真的太慘了!
BGM(像我這樣的人—毛不易)
大家互相之間先認識一下,我叫張子健,一個標準的90後男人,生於1990年、卒於2022年。
小時候頭腦聰明、學習成績不錯,老師教學的題目能一點就通、舉一反三,兩位數以內的加減乘除都不用拿筆算。
背誦課文更是一絕,什麼《出師表》、《嶽陽樓記》看上幾遍就能倒背如流。家長和老師們麵對我來說,每天總是不斷的褒獎、誇讚,稱呼我是文曲星轉世。
雖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但作為天才少年每天的憂愁還是不少的。要說每天最煩惱的事情,就是要思考自己將來長大了到底是就讀清華大學還是勉為其難的選擇BJ大學呢。
少年人總歸是要長大的,等長大些還是要娶媳婦的,大家說說到底是迪麗熱巴好一點,還是劉亦菲好一點呢,都娶回家是一定不行的,人生總是要不停的選擇。
後來長大些了,也認清了現實,不敢琢磨讀清華還是上北大的事情了,便想著上個一本、二本類的大學也是可以的、很滿足了。
到了讀高三的時候才認清了自己的水平,自己這個成績能考上大專就不錯了。就這樣張子健終於發現自己這輩子是娶不了劉亦菲和迪麗熱巴了。
於是乎就隨隨便便的上了個大專,整個人到了大學裏,夢想照進了現實,張子健拖著自己破滅的夢想,隨波逐流、渾渾噩噩的在大學裏度過了幾年,最後勉為其難的混了個大專畢業證而已。
但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經過張子健的不斷的努力學習,年紀輕輕便積累了百萬財富。真是感恩這個時代,並沒有讓自己懷才不遇,可以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華。在國家的大力支持、經濟的不斷發展、政策的不斷落實下,自己終於成為了一個年輕有為的“拆二代”,也許這就是生活吧。
做一個瀟瀟灑灑的“拆二代”還是很辛苦的,當得知自己變成了一個“拆二代”之後,張子健每天都要更好的學會融入自己的高貴身份,於是便在大學裏加入逃課大軍、凶惡網民、家常便飯的戀愛、花花迷人的電影。
畢業後更是努力工作,爭當創業先鋒。不到幾年便敗光了家產,氣的父母住院,從此之後張子健也算是真真正正的認清了自己的廢物身份。
之後,張子健便意誌消沉、渾渾噩噩,每天都宅在家裏啃老、看小說、看電影、打遊戲、睡覺,每日的生活都是靠著父母的接濟得過且過、渾渾度日。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一次張子健父母外出時,遇到了大的車禍、雙雙殞命,留下一個三十多歲的張子健,聽到這個消息,正在玩遊戲的張子健腦子裏一片空白,更不知道此時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