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小築為隱世宗門邪道三宗之一。”
“雖然不和唯我宗一樣一脈單傳,但是其門下弟子也不多,每代也就三兩個人,至多不超過九人。”
“那是一群比佛門那些整日裏吃齋念經的禿驢還要虛偽的女人。”
“每逢聽雨小築門下門人下山,世間必定劫難四起。”
“這是為何?”
李光不解。
“自聽雨小築內傳出的消息,稱是其修煉功法到了第九境需要竊取一絲天機以成道。而最好的竊取天機的時機就是,天下大亂國運與天地大勢相抗的時候。”
“也正因此,聽雨小築才被歸入邪道三宗。”
即便是現出了身形,聲音的主人依舊喜歡躲在陰影裏。
“當然,這是聽雨小築想讓世人知道的原因。”
聽到這裏,李光來了興致。
“哦,那就是說還有不想讓世人知道的原因嘍?”
“其實在隱世宗門中還有另一種說法。”
“這種說法就是,其實聽雨小築每次禍亂世間,也許有自身修煉的原因,但是卻不是其真實目的。”
“其禍亂世間的真正目的應該是為了等待一個人?”
“一個人?”
“對一個人,一個對她們來說真正意義上的真命天子!”
“大漢後裔!”
“大漢後裔?”
李光不知怎得,總覺得,躲在影子裏的那個人看著自己的眼神中帶著詭異的笑意。
“不錯,正是一千多年前那個望之膽寒的龐然大物,那個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一統王朝,哪怕在它覆滅之後已過千年,它給這個世間留下的印記依舊不曾被磨滅。”
“自其高祖劉邦定鼎天下,大漢國祚延續了四千多年,這四千年間,大漢就是這方天地間最可怕的怪物。”
“它北驅匈奴,南定安南,西平西域,東製倭奴,天下百姓皆以身為漢人而自豪,哪怕千百年後,我等仍以漢人自居。”
“大漢威臨世間之時,即便是我們這些所謂的隱世宗門也不得不仰其鼻息,依附為其爪牙。”
“這些門派,有的是被迫的,也有的是自願的,甚至有些根本就是大漢建立的,釘在江湖中的一枚釘子。”
“雖然現如今大漢已然覆滅千年,但是仍舊有人妄圖再現大漢盛世,等待大漢劉氏後人重掌握乾坤。”
“那聽雨小築?”
“不錯,聽雨小築便是其中之一。”
陰影裏傳出來的聲音忽近忽遠,捉摸不定。
“每到有明主出世,有望一統天下之時,聽雨小築的門人便會行走世間,攪動風雨。”
“往遠了說,大漢覆滅兩百年後,也就是八百年前,唐國崛起,唐國幾代帝王勵精圖治,至唐玄宗時已然統一了大半個天下,有望玄宗在位期間一統天下。”
“其後,本來英明神武的唐玄宗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娶了自己的兒媳,還封為貴妃,從此之後更是沉迷酒色,擱置了一統天下的腳步。”
“最後被北方胡人,險些踏破都城,最後雖然守住了,但是唐國也自此一蹶不振,從此之後整個唐國就被手下的藩鎮勢力割據,名存實亡,不久之後便分崩離析。”
“而這被唐玄宗封為貴妃的兒媳,在馬嵬坡下借死假遁的,便是聽雨小築的第七代傳人楊玉環。”
“再往近了說,一百年前的後周世宗柴榮為當世明君,又是一個有望一統天下的帝王,可是在娶了大小周後之後不久便不幸英年早逝了。”
“其後,柴榮手下領兵大將趙家兄弟,欺負幼主年幼,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登基稱帝改後周為宋,並把大小周後這對孿生子收入後宮。”
“這趙匡胤雖說是是背主之人,但是能力卻是高超,在其治國期間宋國國力昌盛,政治清明,亦有一統天下之勢。”
“但是卻因為大小周後,兄弟鬩牆,燭影斧聲之下,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在趙匡胤已有子嗣的情況下即位。”
“自此,宋國朝堂動蕩,民怨四起,不久之後本來強大的宋國被趙魏兩國瓜分殆盡。”
“而大小周後這對並蒂蓮便是聽雨小築的第九代傳人。”
“不過,嘿嘿嘿……此番聽雨小築門人來到金陵,倒也印證了我宗的選擇是正確的。”
陰影中人一陣怪笑。
“皇帝陛下確實是世間六國中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帝王。”
“哦?你們就這麼相信聽雨小築的判斷?也許這聽雨小築看走了眼,又或者隻是路過呢?”
“皇帝陛下何必妄自菲薄,如今這天下六國承平日久,隻要敏銳之人都能感覺到這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當此大爭之世,隻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六國都在厲兵秣馬,靜待時機。”
“我不信堂堂大梁中興之主,會對逐鹿天下沒有興趣。”
“就算是我等隱世宗門也早已卷入其中,陛下以為,大梁有我們支持,其餘五國就沒人支持了嗎?”
“但是,即使這樣,我等也對陛下有著絕對的信心。”
“那是因為在我們看來陛下擁有成為雄主的一切潛質。”
“在大梁看到了一統天下的氣魄。”
“況且,聽雨小築的本事都是在此前一千年間被反複驗證過的,從未失過手。”
“哦?那你們又是如何斷定聽雨小築意圖複漢的呢?也許,她們確實隻是想要這世間繼續紛亂下去呢?"
陰影中人暗自搖了搖頭,縱使你是世俗帝王又能如何,終究是見識淺薄,不像自家宗門,傳承不絕,底蘊深厚,這終究不是千年之前的大漢朝了,世俗王朝終究是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