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失意的職業生涯(2 / 2)

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是眼裏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遠方,青春也不迷茫。

遂決定,出國投親拜師學藝,到現在已經度過了8載光陰。

8年前,青澀單純的少年,已經褪去夢想成為一個為生活勞苦所奔波的成年人。

從走出家門那一刻起,便回不去了。

最開始,王城是投靠到在葡萄牙開酒莊的二舅家,當一名小工學徒。

隻因為喜歡上了足球,四處去各家俱樂部試訓,憑著一股子熱血和充足的體能,因緣際會進入了本菲卡青訓營。

受天賦所限,在本菲卡青訓營惶惶度日了5年。

看著青訓營地的球員夥伴們,一批一批的從訓練營走出,進入一線隊,或者加盟其他球隊,各自都站在綠茵場上踢球,王城心裏說不出來的羨慕與心酸。

隻有自己,卻是原地踏步。

王城,從最初的出生牛犢不怕虎,滿腔熱血,豪情壯誌,期待著可以一球成名,變成下一個歐文,下一個羅納爾多,下一個貝克漢姆的幻想少年。

但是現實的冷水澆滅了曾經的幼稚的遐想,熱血已幹涸冰凍凝固,夢想已經窒息於場邊的飲水機水桶裏,也變成了一個隻為活著,麻木奔波的成年人。

王城漸漸長大了,也懂事了,不再為夢想奮不顧身,奉獻青春了。

懂得了隻有填飽了肚子,才有資格談夢想的現實生活。

在本菲卡青訓營的時間裏,無論多麼自己努力,怎麼訓練,怎麼上進團結,隻為了能夠登上職業賽場,但是王城失敗了。

曾經的夢想,隻是年少輕狂,自以為是罷了,現實卻是,隻有一日三餐不餓肚子,那才叫活著。

夢想是什麼?

能當飯吃嗎?!!

本菲卡青訓的5年,讓王城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付出努力二字,就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

古人早都將這個道理寫在紙上了,“因材施教”。隻可惜,王城書讀的太少,現在才明白過來。

熱愛足球,天分沒到,徒之奈何。

無論王城多麼努力,也趕不上別人的先天優勢。身體的協調性,靈機一動的想象力,速度與力量的欠缺,都不是單靠“努力”二字能夠彌補的。

資質平庸的球員,與有足球天分的球員之間的差距,就如同馬裏亞納大海溝,不是單純靠努力、靠汗水,就能夠填滿的。

就像是一個從專科學校畢業的學生,到處對身邊親戚朋友們宣揚,“我要去搞科學研究,我要拿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菲爾茲學習獎,我要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

估計,所有人的反應都是拿他當笑話去看,拿他當神經病去對待,

因為,但凡有點腦子的正常人,都不可能說不出這種事啊。

(酒後除外(w`ll))

如果真有能做到的人,他不是穿越就是重生,再者就是身懷係統縱橫科技界。

不對,穿越者和重生者,估計也幹不出來這事,有那功夫早都可以去創業當首富了,何必去當科研汪,每天996,007的加班呢。。。

最後,因為沒有上場機會,王城被迫離開本菲卡,作為年紀最大的留級生,光榮的從本菲卡青訓營畢業了。

以23歲的年紀,遠走他鄉,被免費出售給了捷克乙級聯賽布爾諾足球隊,加入布爾諾這個大家庭。

麥斯迪奇足球場,磕磕絆絆又度過了3年青蔥時光。

最後因為合同到期,沒有能夠得到俱樂部和球迷們的認可,也沒有其他俱樂部續約,被迫結束了,短暫又悲催的運動員生涯。

要說在這裏學到了什麼,那就是等待,耐心的等待登場的機會。

技術水平不夠,防守經驗不足,意識跟不上,那就隻有用不惜餘力的跑動,不知疲倦的奔跑,主動與隊內核心球員去配合,主動去與對手增加身體接觸和對抗,才能為自己爭取到為數不多的上場機會,

8年的足球運動生涯,從年少輕狂的熱血,到被迫離隊的失望,再到數個賽季枯坐場邊的麻木,最後到無人問津的黯然離去。

也許,早都該結束了!

也許,這就是命吧。

還沒有到達高峰,卻在向低穀前進。

這時,王城多希望,球隊的主教練,衝自己喊道,“王,來我辦公室一趟,由於你出色的表現,球隊決定繼續與你續約。”

那都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這個賽季已經結束,球隊已經解散了,主教練也放假了。

王城已經等了一年時間,也沒有等到這句話到來。

更何況,俱樂部經理,也曾明確表示過,不會再與王城續約。

自嘲的搖了搖頭,丟掉這不切實際的幻想。

王城故作淡然,安靜的繞著球場草地轉了幾圈,從球場出來。

站在球場外,抱著足球苦澀一笑,拿出相機與麥斯迪奇足球場合影,道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