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提出天然氣作為代替燃料的設想當真不錯。
不過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很快遇到了瓶頸。
那就是……
如何儲存天然氣?
根據趙剛所知道的天然氣儲氣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為罐儲氣。
儲氣罐儲氣分低壓儲氣罐儲氣和高壓儲氣罐儲氣。
但無論是低壓還是高壓,以他現有的材料都沒有辦法能夠完成罐裝。
別說是打壓了,就是罐子都找不到,做不出來!
比較靠譜的是地下儲氣庫儲氣。
地下儲氣庫容量大,造價和運行費用較低,雖一次性投資大,但持久耐用,安全性高。
具體實施有有四種形式,分別為利用枯竭油氣田地層穴儲氣、利用含水多孔地層儲氣、利用岩鹽地穴儲氣和利用廢棄煤礦井儲氣。
但是即便是儲氣問題解決了,那麼如何使用這些氣體,依舊是沒辦法解決。
還有一種為液化天然氣儲氣。
天然氣的液化儲氣,采用低溫常壓的方法將天然氣冷卻至-162c以下儲氣。
液態天然氣的體積約為氣態天然氣體積的1/600。
可大大地提高天然氣儲存量,但技術難度高,生產設施複雜,更是讓趙剛迅速排除掉這種不靠譜的設想。
但現在沼氣池已經成型,承載用的方式材料又沒有定下來,當真是讓趙剛頗為著急。
到最後,趙剛終於做出了抉擇,利用管道儲氣!
所謂的管道儲氣,利用末端的壓力和容積的變化來儲存天然氣。
既利用了長輸管道較高的壓力,又解決了利用長輸管道儲氣調峰難以實現的問題。
技術成熟,經濟上優於儲氣罐儲氣。
使用管道儲氣的方式,可以將化糞池產生的沼氣運送至縣城各處飯莊,利用其可燃燒的特性來引火造飯,大大節省了不少人囤積柴草的功夫,從而讓獨立團獲得一份兒額外收入。
盡管天然氣暫時沒辦法應用在汽車與工廠上,趙剛依舊是沒有放棄。
在獨立團商隊出發之時,趙剛特意囑咐道。
“這一次再回來的時候,看一看能不能買到橡膠製品,最好是片狀的橡膠,或者是膠乳。”
在趙剛的印象中,在抗曰結束後來新華夏建國的時候,因為國內石油極度匱乏,所以1950-1960年代曾經在全國的很多城市短暫出現過氣包車,甚至包括首都燕京。
“氣包車”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大部分人都會蒙圈。
“氣包車”真正的名稱叫做“常壓燃氣車”,也就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壓或者低溫液化的處理的原始天然氣或者瓦斯氣,直接充裝到車輛頂部的架子上由橡膠製成的大口袋裏,再由軟管經過閥門接到化油器代替汽油作為燃料的汽車。
由於頭頂一個大氣包,所以根據其形象稱它為“氣包車”。
而汽油機的特性使得它可以使用一切可以燃燒的氣體作為燃料,以天然氣作為汽油機的燃料則隻需要改裝混合氣裝置及把點火時間提前即可,改裝成本很低。
當時的天然氣價格非常的低廉,經濟性很高,非常適合公交車這種短途車輛使用。
但是,汽油機改燒天然氣以後功率會下降大約30。在老解放橫行的年代,95馬力發動機再降低30,動力可想而知。
不過能拔膿的就是好膏藥,隻要有了氣包,無論是汽車還是工廠都有了新驅動力作為使用代替,從而對汽油的硬性需求就可以被解決掉了。
隻不過尋找橡膠,還需要花上一段時間……
在整個石樓縣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改革之際,山本一木的山地特戰部隊在筱塚義男的催促之下備戰完成,朝著石樓縣方向沿山路進軍。
這一次,山本一木的山地特戰部隊所執行的任務行動代號為“手術刀”,手術的對象正是李雲龍的獨立團。
在山地特戰部隊中擅長中文的鬼子與日偽,將武器留在了縣城外,打算混入石樓縣城中,對縣城裏的情況進行探聽。
石樓縣雖然被獨立團所占據,平日裏依舊是城門大開,歡迎著往來貨商進行貿易,從而促進整個石樓縣與獨立團的經濟發展。
不過是短短大半個月有餘的光景,獨立團外圍的防禦設施已經修繕,增設的哨塔也在轟轟烈烈的建設之中。
山本一木及部下的特種部隊與絕大多數日本兵都不相同,他們並不會在鼻子下麵蓄起一撮胡須,著裝打扮也和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麼區別,穿著最為普通的衣服陸陸續續的進入石樓縣中。
剛剛進入石樓的城防,他們就遭到了來自石樓縣中女子大隊的盤問,並將他們的身份進行登記,這讓山本一幕不禁喜上眉梢!
利用女人來維護縣城的治安,一旦爆發戰事,她們的戰鬥能力可想而知!
“這位老鄉,你來到我們石樓縣是投親戚還是……”
山本一木歎氣搖頭,用純熟的華夏語回答道。
“俺家鄉在橫石嶺鋪子,在我們那裏正在抓壯丁修炮樓。俺也是為了避難,便一路朝著西麵過來了。路過趙家裕的時候,聽說石樓縣被咱們八路軍給占了,變想著來這裏躲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