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
先是周總理、朱德逝世,後是唐山大地震,9月9日毛澤東逝世。
這些事件,對整個國家具有劃時代的影響,但似乎對隴中鐵木山一帶的影響並不大。
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關心的頭等大事,隻是如何吃飽肚子。
這是一個秋日的黃昏。
十一歲的少年成鍾,放學回家,奔跑在山區的羊腸小路上。
他頭發漆黑,額頭寬廣,濃眉大眼,四肢修長。
風吹日曬,令他皮膚黝黑,營養不良,使他身體精瘦。
但他精氣神十足,就像山坡上那些不引人注目的野菊花,迎風怒放。
成鍾打小聰明過人,課本上那點知識,根本不夠他塞牙縫的。
雖然平日有些吊兒郎當,他的成績可沒差過,一直穩居全班第一名。
成鍾還超愛看書,凡能找到的所有“閑書”(爸爸語)都被他通通看過。
甚至連“八本樣板戲”的劇本,都能倒背如流。
當然他最喜歡的還是那些描寫英雄的戰爭小說,可以說是愛不釋手。
晚上常常半夜半夜地看,家裏人老嫌他浪費煤油呢。
有時上課時也偷偷看,被老師發現過幾次,挨過不少訓。
他經常陷入幻想之中,想像自己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成了書中的主人公,為國為民,東殺西砍,快意恩仇。
他甚至恨自己沒有早生幾十年,沒趕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那個時代。
“像現在這樣活著,有勁沒處使,還他媽的連飯都吃不飽,真窩囊啊!”成鍾心裏憤憤不平地想。
他哪裏知道,自己命運的重大轉機,就在眼前……
等到夜幕降臨,成鍾回到了成家灣。
路過小隊打麥場,吵鬧的聲音引起了他的注意。
“狗日的,跟蹤了好些日子了,今天總算讓我來了個連鍋端!”這大嗓門,一聽就是民兵小隊長馬二的聲音。
“這個馬二,平時最愛仗勢欺人,自從民兵發了槍,整天在那裏顯擺。今天這麼晚了,不知又在給誰找事哩。”這麼想著,成鍾悄悄溜進打麥場,想看個究竟。
地上放著一盞馬燈,隱隱約約,有四五個人影圍在那裏。
馬二把手上的鋼槍拍得啪啪山響,正在咋咋呼呼地講述他的英雄事跡。
地上躺著一具狗一樣的屍體,還有三隻吱呀亂叫的崽子爬在屍體周圍。
“這下你馬哥可立功了,生產隊怕是能給你多記一百分工分哩!”堂哥成義連連拍著馬屁。
“隊長,工分肯定要記吧!我還想著上公社民兵營,看能不能記個三等功哩,如果順便再獎勵上幾十發子彈,我就能把咱鐵木山周圍的狼給全滅了!”馬二說。
“我看能行!”生產隊長王進川接話。
“隻是這母狼怎麼處理,得動動腦子。
皮子剝下來你可以留著,狼肉嘛,怕是要給公社裏頭頭腦腦的送些去,聽說那玩意兒大補,他們一定感興趣,說不定真給你個大獎哩。你來,咱倆好好商量一下吧!”他又補充道。
王進川提起馬燈,朝著附近一間窯洞走去,馬二猶豫了一下,也跟著隊長進了窯洞。
打麥場沒了光源,頓時陷入黑暗。
另外幾個人沒有跟著進去,也不願就此離去。
他們卷著旱煙,在煙頭一明一暗中,閑扯著不著邊際的話題,滿場院地溜達著。
有人對著牆跟,“嘩嘩啦啦”地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