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司祀飛升出了岔子,睜開眼的時候,發現自己正暈倒在一座看起來還算整潔的農家小院裏。
作為一個屹立在醫修巔峰的實力派大佬,她對自己目前的處境有些不滿。
她醒來之前就跟這具身體原來的主人交流過了,原主叫榮思思,是十裏八鄉出了名的賢妻良母,但是正是這個賢妻良母的枷鎖,讓她上輩子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連自己的兩個女兒都搭進去了。
母女三個,用自己的性命,成全了渣男“不離不棄”的美名,隻留下淒苦無助的一聲歎息。
重生回來,榮思思沒法麵對那樣失敗的過去,選擇了離開,臨走時的一番哭訴打動了戎司祀,讓她在哀其不幸的同時,又怒其不爭,幾番思考之後,還是答應了她的請求,以她的身份活下去,替她出口惡氣。
榮思思的人渣丈夫叫狄朗,是春雷村村支書狄俊生唯一的兒子,作為一個二世祖,他整日裏遊手好閑,不學無術,靠著他老子的關係,才把遠近聞名的才女榮思思娶了回來。
榮思思確實生得清秀脫俗,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子不同於一般農家女的書卷氣,所以一開始的時候,狄朗跟榮思思還是過了幾年恩愛的日子的。
後來狄朗搭上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幹了幾票倒買倒賣的大買賣,搖身一變,就成了身價百萬的大富豪。
這男人一有錢就變壞,從來都不是危言聳聽。
加上榮思思進門好幾年,隻生了兩個女兒,所以骨子裏總惦記著傳宗接代的狄朗,就在外麵亂搞了起來。
一開始的時候還顧忌榮思思的感受,遮遮掩掩的,並隔三差五回來陪她和兩個女兒,後來架不住外麵的女人段位太高手段頻出,慢慢的,狄朗開始覺得家裏這個正牌夫人是個沒有趣味的木頭樁子,光是夫妻之間的那點事都叫他提不起精神來,更不要說什麼拚兒子了。
其實他也想有個名正言順的“嫡子”,可他每次一回來,看到榮思思那沒有情趣的呆頭呆腦的樣子就來氣,一來二去,他就慢慢地不回來了。
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把事情做太絕,不管多忙,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回來陪著榮思思和兩個女兒。
逢年過節,也都成車成車地往家裏買好東西。
還時不時買些金銀首飾給榮思思充門麵,以至於雖然大家都知道他在外麵亂搞,卻都還是誇他沒有拋棄糟糠之妻,誇他有情有義,老婆生不出兒子都沒有把她拋棄,真是仁至義盡了。
一開始榮思思也是這麼想的,還一度為自己生不出兒子感到理虧和歉疚,後來,她才明白,他之所以不跟她離婚,不過是為了擋住外麵那些別有用心的女人,順便再給自己立一個愛護妻女不離不棄的好男人好爸爸人設。
越是這樣,才越是激發那些女人的鬥誌,飛蛾撲火一樣地往他身上撲。
到時候掌握主動權的都是他,能不能登堂入室過了明路成為被認可的“姨太太”則成了這些女人為之奮鬥的目標。
短短七八年時間,光是過了明路的“姨太太”就有六個,這些還都是生了兒子的,那些沒生兒子的,要麼繼續窩在金絲巢裏準備拚下一胎,要麼被他一筆巨款打發了,孩子領回家給榮思思照顧。
上輩子到榮思思咽氣的那一天,狄朗在外麵搞出來的孩子足足有三十幾個,正經入了族譜進門管她叫媽的就有二十七個。
榮思思是文化人啊,做不來那些惡形惡狀跺腳罵街的勾當,隻能跟狄朗講道理,她想過幹脆離了一拍兩散,可他一張嘴就是:“家和萬事興。”
要麼就是:“咱們農村人不興離婚那一套。”
要麼就道德綁架她:“你想讓兩個女兒從小就沒有爸爸嗎?”
還拿她爸來舉一反三:“嶽父當年有回城的機會都不回去,還不是為了你們兄弟姐妹幾個有個完整的家?怎麼換了是我,你就理解不了呢?你想想,要是79年嶽父就走了,你不會傷心不會難過嗎?”
榮思思在娘家的時候受到了知青父親的良好教育,從小就知書達理,成績優異,一直上到了高中,後來因為時代的因素,沒能考大學。
等國家恢複高考的時候,她已經嫁人生子了。
而她父親給她灌輸的思想裏麵,一直就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相夫教子的這一套理論體係,所以她雖然動過高考的念頭,但到底還是不忍心拋下兩個女兒去讀書,後來狄朗接二連三地帶外麵的女人回來,她就更不敢走了,生怕自己一離開,兩個閨女就要吃苦受罪。
要不是後來實在是被各路姨太太欺負狠了,她也不會動離婚的念頭。
所以,狄朗這麼連哄帶勸帶恐嚇的,還真就把她拿捏住了。
最終她到底是絕了離婚的念頭,總想著熬到女兒上大學嫁人生子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