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一章(1 / 2)

杜冬升,一個二十一世紀裏長像身高都普普通通的在校大學生,至今大學三年來從沒有那個妹子想要和他好過。

而要說有什麼不一樣的話,就是力氣比之普通人大點,記憶力強點,再有就是孤兒,還馬上就要穿越了。本來趁著暑假打工時掙了點錢,想給孤兒院裏的弟弟妹妹和院長媽媽添點生活用品,結果回去的第三天看到在河邊遊泳的幾個小孩子溺水了,為了救出最後一個孩子,自己卻力竭而死亡。

等再次睜眼成了一個不知名的古代剛出生的嬰兒,至今他都不知道為什麼他重活一世會回到古代,那怕是重回七八十年代,或者上天為了獎勵他救人之功,讓他穿越到未來也行啊,總好過什麼都沒有的古代強吧。

再見了他敬愛的院長媽媽,他可愛的弟弟妹妹,他的電腦,手機,空調等等一切對於古代來說相當於神仙生活的現代社會。

他這一世生活的地方叫古家村,是一個隻有百十來戶的不大小村莊,家裏現有九口人。

古家村大部分都姓杜,少有幾個雜姓也是姻親關係。到祖父這一輩是村裏的二房,大房一家是村長,三房因嶽家經商搬家去了縣裏,隻有祖父在家務農,比之其它兩房過的不盡如意,固而最看中臉麵。

祖父杜夏滿今年45歲,娶妻祖母田氏,生了三兒二女,大女沒養住,現有老大杜秋山28歲,大伯母小田氏是祖母侄女,剛進門頭一年就生了長孫,具說五行缺水,起名冬海現年9歲,隔年又生下一孫杜冬臨7歲,因而大伯一家在祖父母那裏最為得臉。

而小叔杜秋仁17是家裏唯一一個讀書人,也是兩老的心頭寶。因為大女兒沒立住,所以對小女兒杜秋霞也比較偏愛。

這輩子的父親杜秋田24歲正好排在中間,不上不下,母親李蓮也不是祖母當年看中的兒媳婦,加上進門好幾年好不容易才有了我現年3歲,又出生在一個特別冷的冬天,聽好多老人講多少年沒這麼冷過,臨村為此還凍死過人,所以就有了我跟現代的名字同音不同字,杜冬生。

祖父杜夏滿最為自傲的兩件事,其一雖然當年在分家時得了二成家財,也就是四畝上等田,三畝沙田,十畝山林,通過這些年的辛苦勞作,家裏又增加了六畝上等田,六畝沙田,這在一個靠天吃飯的農村來說是十分不易的。

也是老爺子最喜歡在老哥們之間吹噓的一件事,當然話得反著說,比如這些年裏辛辛苦苦才攢下了幾畝地,等幾個孩子分家時也分不了多少之類的哭窮之語。

但就這放在現在這個小村子裏,也算是數的上的富戶了。所以祖父就喜歡聽別人反駁他,比不得他,還不如他家雲雲。

其二就是憑借自己的努力讓三個兒子都進過學,讀書識字,雖說老大老二沒什麼天賦,都隻讀了兩三年,但至少出門在外時不會因不識字而被拐被騙。

隻有小兒子在讀書上有些天分,雖說去年童子試沒過,等明年再接著考,今年一年更加的刻苦用功。他就等著小兒子考中秀才後改換門庭。至於舉人那就不是農家人能考慮的事了,至少憑現在杜家的家底是想都不敢想的。

老大就跟他一樣也是個地裏刨食吃的,沒什麼出息,但勝在老實穩重,農閑時也會進城打工,加上老大媳婦持家有道,想必以後的日子也錯不了。

老二就比較跳脫了,讀了兩年書後跟著同村的一個後生去學了伺候花草藥材的手藝,加上嶽家以前是走方郎中有些關係人脈,現在家中林地種些藥材和進山收藥材,每月也有二兩銀子的進項。現在沒有分家,銀子是都要上交的。

老三還在進學,空閑時間也會抄書換些筆墨紙硯的錢,減輕一下家裏的負擔。

但即便是這樣每年家裏也餘不了多少錢,農家供一個讀書人真是太難了。好多人都勸他放棄,他也知道這對他兩個大兒子來說有點不平,兒子們還好說,兒媳婦那裏就有些怨言了。

畢竟如果不供小兒子讀書家裏的境況肯定會好上太多。至少屋子可以再多起幾處,小孩子見風就漲,到時住的也能寬裕些,或幹脆能修一個像大哥村長家那樣的青磚大瓦房。不像自家現在這樣,一到夏天就得重修房頂,不然等天公不做美就是外麵下大雨屋裏下小雨。

但他就是想靠著小兒子改換門庭,讓老大老三也看看,他再也不是小時因不善言辭被爹娘忽視,繼而大哥小弟都看不起自己。

當年明明他也沒有成親,就直接略過他讓老三去相看。那麼跟城裏結親的就應該是自己才對,他不止不次的幻想,如果進城的是自己,那他現在也是家財萬貫吃穿不愁的老爺了。

然而現實確是他這輩子隻是個地裏要食的農家老翁,所以才會壓下家裏所有的反對聲,把希望寄托在小兒子的身上。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院中的桃樹梢時,不大的小院就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