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我在臨近大學畢業的那些日子裏與同學一起去找工作,找工作嘛要按招工單位特定的表格來填寫簡曆,而多數企事業單位的招工表格內都有“籍貫”一欄。
我的同學見此後便皺著眉頭在悄悄地歎道:“唉,有沒有搞錯呀?這都已經什麼年代了!幹嘛還要填寫‘籍貫’呢?”
我聽後便在輕聲地開著玩笑應道:“這還用問嗎?招工單位是要審你的祖宗三代,是要看你是哪裏人、看你是屬於什麼人群的性格遺傳,知不知道?懂不懂啊?”
後來,我成為了城裏的一位小學老師。
有一天,要為學生建立學生檔案。
在檔案表格下發後,我的一個學生便來問我:“羅老師,‘籍貫’一欄怎麼填呀?字典裏說,‘籍貫’就是‘個人出生或家庭久居的地方’,我聽我媽說,我是在火車上出生的呀,我家搬來搬去也住過好幾個城市,我該怎麼填呢?”
我應道:“那……那你就填你的祖籍吧。”
一會後,這個學生又來問我:“羅老師,‘祖籍’在字典裏就是‘原籍’的意思,而‘原籍’在字典裏又是‘原先的籍貫’,這……我有點暈了。我真不知道我的籍貫、祖籍和原籍是在哪裏,這要等我回家問了我爸爸以後再填,好不好?”
我說:“哦,好吧,那你就問清楚後再填吧。老師跟你說呀,這籍貫、祖籍和原籍呀,簡單的來說,就是你的爺爺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或者說是你的祖祖輩輩老祖宗們生活的那個地方,它應該就是你的故鄉或者是家鄉。為什麼要填籍貫呢?就是要你記住故鄉,就是要你記住你的根,就是提請你要飲水思源、不能忘本、做事不能辱沒祖宗和故鄉……”
說完後,我卻突然在捫心自問:你真知道什麼是籍貫、祖籍和原籍嗎?你了解自己的故鄉嗎?你了解你的祖輩嗎?你了解你的祖輩是怎樣生活的嗎?你了解你祖輩的生活經曆嗎?
哎呀!這一連串的問題呀,突然間便在撞擊著我的心扉,我像是了解又似是不了解,腦海裏突然模糊得呀讓我無法自答。
再想了一想,我竟不知道從自己上溯四代的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是叫什麼名字。
唉!這真讓我感到了無地的羞愧:我還有資格來教學生要記住自己的根、要飲水思源、要不能忘本嗎?
於是乎,在這一年的暑假,我便回到了我的故鄉,我要去了解我的祖祖輩輩,我要去再了解我的故鄉。
於是乎,我便開始走訪我故鄉的長輩們……
於是乎,根據長輩們的那些斑駁、斷續的回憶和講述,我慢慢地便揭開了那些已被曆史塵封了幾十、乃至上百年的我的祖輩們的足跡……
於是乎,我便嚐試著去複原那些已被曆史的車輪碾碎了的碎片,來還原我祖輩們的生活……
於是乎,我祖輩們所經曆過的那些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便躍然於紙上了……
我的故鄉是在粵東,我是粵東的客家人,若說細一點,我是粵東蓮花山脈東麓的潮汕與客家兩大民係交界區的“半汕客”的後代。
為讓您能更好的了解本小說的環境,也為隱其私,請允許我先用下文來總體的介紹一下我的故鄉吧。
在粵東,有一條橫亙於沿海與內陸之間的如屏障一樣的山脈叫做蓮花山脈,蓮花山脈嶂崠突兀、峰巒攢簇、疊嶺吐翠、蒼莽蔥鬱,山脈中常年雲霧繚繞,它如翡如翠、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蓮花山脈在它的東北部孕育有韓江和榕江兩條大江,韓江和榕江在經曆了數百裏的奔流後,便像個向東南方向傾斜的“八”字一樣,最後在汕頭市牽著手、並著肩流入了南海。
韓江和榕江從上遊帶來的泥沙,經億萬年的衝積後便形成了富饒美麗的潮汕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