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技術(2 / 3)

劉浩伸了個懶腰,繼續觀看起日本半導體崛起的相關資料。

可以說,為追趕與美國半導體產業上的差距,日本政府推出了官產學研合作。

其中政府出資320億日元,企業籌集400億元,聯合日立、NEC、富士通、三菱、東芝五大企業及科研學校建立了國家科研機構“VLSI技術研究所”,集中力量來攻克新一代半導體技術。

政府規定,參與的企業可共享研發成果。

而在其四年的時間裏,VLSI技術研究所獲得一千多件半導體技術專利,建起一座座半導體晶圓廠。

憑借官產學研合作,日本舉國之力對抗美國各自為戰的矽穀各半導體科技企業,逐步縮小了與美國半導體之間的鴻溝差距。

且日本佳能、尼康研發並生產製造了芯片的光刻機,減少了對美國產業鏈的嚴重依賴。

”女士們,先生們:

飛機即將降落在東京國際機場,外麵溫度27攝氏度,飛機正準備進入滑行軌道,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請先不要站起或打開行李架。等飛機完全停穩後,請你再解開安全……”

飛行播報響起,透過機窗玻璃,已經可以看見下方繁華的東京地界。

相比起美式建築的空曠,日本東京因為地理空間,整個城市顯得略微的狹小,感覺緊巴巴的。

劉浩此行來日本,除了與日清公司對接購買方便麵生產線,他的主要目的還是東芝集團的晶圓廠生產線和相應的機床設備。

國內的電熱水壺生產線實在是拉胯,購買日本的機床,可以大大增加他的財富積累速度,也能在一定時間內進行相關機床的反向探索。

有點冷,劉浩不得不活動了一下身體,就看由山田組派來的接待人員已經等候在了機場大廳。

“歡迎劉先生、白律師抵達日本,我們社長已經給兩位訂購了兩間位於中央區的商務房間。”

村上幼郎恭恭敬敬的領著劉浩一行人進入準備好的車隊,而就在一旁不遠處,劉浩似乎看見了東芝集團的迎接車隊。

透過車窗玻璃,劉浩能清晰的看見那是一群來自國內的辦事人員和技術人員。隻是這人員比列頗有意思,辦事人員似乎明顯的多於技術人員?

日本街道上,很難看見外國車輛,幾乎清一色的日產係列。

劉浩對車輛的認知並不足,但他知道世界各國的車輛特點。

說起來,這還是人銷售小哥講解的好笑,大致是日本車皮薄餡大,配置較歐洲車豐富,價格更是略低於比歐洲車。

省油,熱衷於混合動力車的研發,注重人機設計。但其安全性較低(雖然碰撞測試也能拿高分),但車漆軟,一刮就花。

劉浩搖搖頭,車輛就是一代步工具,哪能想著出安全事故?

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相比日本車,德國車的設計精密、工藝精湛、可靠耐用、技術先進、安全性高、車漆硬,但整車質量大,油耗較高,在人機工程設計上不如日本車。造型也較低調,不前衛,但外觀具有穩重大氣。

法國車:設計優雅、大膽、前衛、浪漫,質量好,工藝精湛,油耗一般,安全性中等。但是過於浪漫的前衛設計不被很多人接受。其保養維修上有自己的獨特體係,和國際通用的標準不太一致。

英國車:英倫設計,富有紳士情調。

後期的英國汽車江河日下,更多的采用了德國技術。小毛病多。

意大利車:富有激情,強調運動性,盛產超級跑車。設計前衛,注重性能,但是可靠性不如德國車和日本車。

美國車:大排量,低速高扭,大空間,高油耗,懸掛很軟,鬆鬆垮垮,不修邊幅,內飾做工粗糙。

韓國車:外表光鮮,經濟型好,油耗較低,保修期長但對我國客戶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