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劉浩怎麼也沒有想到他隻是煩躁的玩了一把人生模擬器解解連日來的壓力,居然給真的重頭再來。
“二娃子,村裏頭分地,你咋還不過去簽名呢?
我告訴你,咱們村地少人多,你小心那些人把那不值錢的鹹堿地給你。”
前湖地區隸屬江漢平原,因地下存有石油關係,本應該肥沃的土地上卻偏偏有一些零碎麵積不大的鹹堿地。
這些鹹堿地也不是不能種植糧食作物,但產量隻有正常土地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學習小崗村式包產到戶,城關西村分地大會?”
劉浩念出簡易主席台上橫幅,簡易村圖上的可分配地塊已經寥寥無幾。
“二娃子,趕緊上來抓鬮。”
村裏土地有好有壞,為了防止人為分配引起的不滿,主席台前放著一個紙箱,裏麵用數字對應著一旁的村圖區塊。
劉浩伸手抓鬮,打開揉成一團的紙張,一個大大的6-4出現在紙麵上。
6代表地在六組,4代表第四塊地。
順著村圖,劉浩發現他這塊地的麵積足有旁邊地塊的三倍還多一點。
“二娃子,你這個地是鹹堿地。但你這個地塊麵積足有十六畝七分多一點。
因地塊正處於長渠邊上,一畝地的收成也有正常土地的三分之一。
你這個地的麵積是其他地塊的三倍,你也虧不了多少。”
負責分地的村支書解釋一聲,劉浩木然的點點頭。
實話實說,他一個80後的城市人,就是抓到了那些好地他也不會種。
如今抓鬮抓到鹹堿地,似乎也不用種了?
簽字、畫押,劉浩看著寫上他名字的地契,一旁的村會計打趣道:“二娃子,你知道這上麵內容不?”
79年夏,哪怕是城市地區,也有著近三成的文盲。
城關西村雖說挨著前湖縣城,可隔著水渠,沒有大橋鏈接,村裏頭想上縣城也必須通過渡船運輸。
劉浩撇了眼村會計,他雖說隻是後世一個三本大學生,這識字不是基操嗎?
“熊二叔,你忘了縣裏頭響應號召辦的掃盲班咱村沒一個人想去,我可是咱村的學習代表?
我跟你說,不說三千常用字,就是一些生僻字我也認識幾個。”
劉浩轉身走向六組方向,一眼就看見了屬於他的第四號地塊。
無它,周邊地塊上已經鬆土翻土,可屬於他的地塊上長滿了灌木,顯然村集體這些年隻是把這塊地當做了取柴點。
“轟隆、轟隆……”
巨大的機械雜音從遠處傳來,劉銘眼尖的發現隔著十來米寬的水渠,對麵是一個龐大的施工現場。
“二娃子,看什麼呢?”
拿到良田的村民順著劉浩目光道:“市裏頭的紡織總廠要遷移到咱們這邊,聽說要招募上千名的工人呢!”
紡織廠屬於人力集中區,劉浩尋思他手裏頭的這一塊鹹堿地若是不適合種地,是不是可以建起一個大的商業廣場?
一畝地約667平方米,他這有十六畝七分地,足夠建成一個大的商超了。
1979,好像是個體經濟的元年來著?
劉浩眯起眼睛,陡然發現想法是好的,但他想建起大型商場,他似乎沒有這個本錢。
不光如此,長渠上都沒有通行橋麵,他想引流,是不是還得在這長渠上建一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