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印製電路板的創造者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Eisler)首先在收音機裝置裏采用了印刷電路板。
1947年,美國航空局和美國標準局發起PCB首次技術討論會。
次年,美國正式認可這個發明並用於商業用途。
50年代初,由於CCL的copperfoil和層壓板的粘合強度和耐焊性問題得到解決,性能穩定可靠,實現了工業化大生產,銅箔蝕刻法成為PCB製造技術的主流,開始生產單麵板。
60年代,實現了孔金屬化雙麵PCB的大規模生產。
時間進入70年代,多層PCB迅速發展,並不斷向高精度、高密度、細線小孔、高可靠性、低成本和自動化連續生產方向發展。
三聯幫想要高價買回這條生產線,實則是這條生產線別看是人家的二手貨,可屬於實打實的70年代中期技術,對灣灣的微電子事業具有非同一般的發展促進作用。
“劉廠長……”
從羊城過來的左香華看著劉浩長相,整個人都懵了。
一時間,甚至忘了過來的真實目的。
介紹信上有左香華的自我介紹和過來目的,劉浩開門見山道:“左廠長,你說你們廠想幫我們代工電路板,不知道你們廠的製造技術如何?”
我國的Pcb研製工作開始於1956年。
60年代,單麵板開始批量生產,一些有實力大廠更是開始小批量的生產雙麵校和研製起多層板。
時間進入70年代,受環境影響,我國的印製板技術陷入泥潭,使得整個生產技術遠遠落後於國外的先進水平。
羊城半導體廠,始建於1956年,內有員工約三百來人,生產過單麵板和一定量的雙麵板。
盼盼遊戲機的電路板屬於通用標準版,他們劉氏電子廠現在隻有一條生產線,每日可製造的電路板根本追不上工人們的組裝速度。
羊城半導體廠的自我介紹若屬實,那是完全可以替他們代工生產。
“左廠長,你的來意我以知曉。若你們半導體廠可以根據我方要求製作出合格的電路板樣板,那我們劉氏電子廠可以將電路板的製作任務交給你們。”
劉浩提出要求,左香華滿臉興奮:“劉廠長請放心,我們一定用最好的材料,最快的速度根據貴方要求製作出適配樣板。”
如今的羊城半導體廠已經入不敷出,若沒有羊城政府補貼,又不能自負盈虧,那他們廠裏的三百來人將被迫轉移到其他工廠。
可如今這年頭,各家工廠的情況都不是特別好。半導體廠的工人一旦轉移,普通工人還好,他們這些具有職級的幹部又該何去何從?
劉氏電子廠是外資企業,若能承建劉氏電子廠的電路板代工,那他們羊城半導體廠就有了新的資金來源,廠裏的三百來人也不會擔心自己被分流到其他工廠?
“劉廠長,我們廠一定用最好的材料,最快的速度給你把樣板做出。”
左香華感覺機會來了,隻要製造的樣板達標,那他們羊城半導體廠不說重新崛起,起碼能把以往的欠薪全部償還,自己養活起自己。
#人生重置,你或許已經找到了你的存在意義。#
翠綠色的提示久久不散,劉浩若有所思。
國內被譽為21世界的製造大國,但我們的崛起可以說是從一片荒地中慢慢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