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江炒樓風最熾熱時,炒家索性整幢大廈炒賣,形成炒大廈、炒酒店熱潮。
當時中環、灣仔、尖東等各繁華商業區頻頻傳出整幢商業大廈以高價易手的消息,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金鍾的金門大廈,中環的聯邦、國際兩幢大廈的炒賣。
金門大廈在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期間3次轉手,售價從7.15億元增加到16.8億元,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內升幅高達135%。
聯邦、國際兩幢大廈在1980年8月至1981年1月期間兩次轉手,售價從10.89億元升至22.35億元,短短半年間升幅逾1倍。
而1982年,可以說是香江地產業過去七八年間最暗淡的一年。
不管是地價還是樓價,就是租金也全麵大幅下跌。
官方拍賣會上,投資者們的競投興趣普遍較低,很多時候,拍賣官都是在無可奈何之下被迫將多幅官地流拍。
劉浩並不知道香江樓市的具體走向,可他隱約記得一部大時代的電視劇,說的就是香江樓市崩盤故事。
跳天台一詞,也是這時候讓劉浩明白,人若沒了希望不如一了百了這種極端的行為。
而隨著香江地產崩潰,香江政府在1982/1983的財政刺字高達39.35億元。
若是想抄底香江樓市,最好的時機應該是1985年左右,那時候正是香江的移民潮高峰,必然會加劇香江樓市的崩潰速度。
“我想那麼多幹嘛?”
劉浩拍了拍腦袋,當務之急是讓他三叔在美那邊加大購買6502這款mos科技公司的芯片。
搞不好,雅達利公司會動用特殊的遊說手段禁止mos科技公司對外出售6502芯片。
劉浩渾身一個激靈,1980-1989這可是世界兩大常任的黃金十年,不說老美要拉攏咱們,就是劉氏電子廠的注冊地是香江,內地這邊屬於製造工廠,老美那邊怕是不會對盟友下手?
劉浩下意識的揉了揉脖子,不論是現時代還是未來,芯片產業都是人家的卡脖子手段,必須在這個還沒有被人完全拉開時代緊隨其後。
“賺錢,車到山前必有路!”
劉浩將煩惱拋開,白潔已經領著周慧從電子廠那邊轉了回來。
“娃子,你電子廠那邊的工人怎麼有點怪怪的?”
白潔透著親密,周慧則是小聲道:“那群工人好有紀律,看的我膽戰心驚。”
劉浩笑了笑:“咱們工人有紀律,做起事情來豈不是事半功倍?”
開玩笑,他廠裏那群工人可都是訓練過的精英。
有這幫人在,絲毫不用擔心工廠內部發生任何意外。
白潔用手推了推劉浩,總感覺劉浩藏著什麼。
“白姐、周姐姐,要不咱們組織人手將庫存的盼盼遊戲機給運過去?”
劉浩將話題扯開,周慧當即點頭道:“趕緊的,百貨商店早八點開門,這都九點了,也不知道那邊還有沒有庫存?”
……
“盯好了,都給我盯好了。”
羅湖關口香江段,好幾輛麵包車貼著黑色車窗膜,讓人很難從外看清車內情況。
“老大,咱們這是要劫賀氏家族的貨?”
麵包車內,開口詢問的小弟打了個冷顫。
賀氏家族雖不是十大家族,可他們與十大家族關係頗深。特別是賀氏家族在香江有多人為官,劫賀氏家族的貨,這還怎麼在香江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