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星空,一輪好似玉盤狀的明月高掛當空,泛著朵朵浮雲擋住了一絲折射出來的微色光芒。
山下蒙州城內,燈火通明,花橋邊上,來往行人絡繹不絕,周邊花燈形態各異,有金魚狀的,有菊花狀的,還有南瓜狀的,雖然已是深夜,賣花燈的小販還在盡情的吆喝著:“賣花燈咯!賣花燈。三文錢一個!一個隻要三文錢了。”
他繼續賣力的吆喝著,還時不時把剛才賣掉花燈的幾文錢塞在了自己的布衣兜裏。頭上帶著一個灰色的皮帽,在花燈的照映下,看到他的麵容略顯消瘦,好似好些天沒吃過什麼東西一樣。
這時,從橋邊走下一位身穿紅色綢緞的女子,麵容清秀,一眼望去,便是分外動人,頭戴金色鳳尾釵子,一頭烏黑秀發披於肩下,芊芊玉手旁邊拉著一個約六歲左右的孩童,隻見那長似可愛的孩童道:“娘親,我要花燈,我要花燈,就那個。”話罷,用手指著金魚形狀的花燈開始嚷嚷起來。
這名女子見此狀,微笑的撫摸著眼前孩童的小腦袋道:“好,娘親給你買下便是。”
她緩緩從腰際處掏出一隻荷花狀的腰包,從裏麵拿出三文錢遞到了眼前的小販手裏,小販把那用油紙糊成的金魚狀花燈遞在了孩童的手裏。孩童高興的拿著花燈,拉著她娘親的手向道邊走去。
此日正是中秋佳節,蒙州城內到處都會有這些小販,靠如此佳節來換些銀兩以補貼家用。隨著煙花齊放,花燈大會此刻也開始舉行了。
位於蒙州城中央處設下的台場,每逢佳節廟會這裏人山人海,此刻台場周邊皆用紅布纏繞,整個台場見方約一千六百平。而在這台場的正前方,一位身穿紅色長袍的青年男子,身高約一米八幾左右,身姿才貌出眾,神情麵露微笑。
他看著場地周邊的各位,開始了今晚花燈大會的主持:各位蒙州城的公子姑娘,大哥大姐們,今晚的花燈大會正式開始了!在我身後的花燈都是整個花燈界的經典及名物。比如我旁邊這個龍蛇四海狀的花燈。話罷,也用手指了指那個花燈。
接著他又講:“當然有花燈定會有燈謎一說,這裏所有花燈下方都係著一個小小的紙條,在紙條上,就是燈謎了,能猜對謎底者,送普通油紙燈籠一個。好了,閑話少說,正式開始!”
隨後台場一下子擁進去數百人,開始了今夜的花燈大會。
山下如此盛景,而山上多顯寂寥,蒙州城北麵,距離城內五百裏之處,乃玉靈山,此山吸取天地日月精華,四季常青,樹木皆茂盛,更是靈獸常年棲息之地。總而言之,實乃修道之士的好去處。
百年來,楊修繼承父親之願,把玉靈山修造成一塊煉道寶地,建立房屋,設立會場,在會場的邊上,豎立一根足有百米長的方形石柱,在石柱的中央處,刻著兩個鮮紅的大字,名曰:蒼鬆。
蒼鬆門派雖建派並不久遠,但每年總會有眾多修道者前來加入,時至今日,眾弟子過千,楊修便是這蒼鬆一派的掌門。
此刻,蒼鬆大殿左右兩邊各自懸掛一輪油紙紅色燈籠,在這漆黑的深夜裏,借著微弱的紅光,便也能照亮這附近左右走廊的地方。
蒼鬆大殿外,便是這修煉的道場,遠遠望去,方圓十裏左右,道場兩邊,各有一隻高約兩米左右的石形獅雕,蹲於青石板上麵。神情威武,在石雕匠人的手裏,能雕得如此惟妙惟肖之物,可見匠人技藝如何了得。地上的青石地板整齊鋪列,沒有任何瑕疵。在月光的照應下,仿佛地上剛剛結了一層白白的薄霜。
沿著蒼鬆大殿右邊的走廊走去,一間偏室映入眼簾,室外白牆灰色窗戶,一對灰色小門緊閉。在這小門的左右兩邊,也和大殿一樣,懸掛著兩輪紅色燈籠。
整個屋裏,在燭光的映襯下,明亮了起來,圓形紅木桌子上的蠟燭此刻並沒有燃燒的如此平靜,而是微微略顯顫動。
圓桌的後方,一張棗木長床上的女子臉色蒼白無力,雙手緊緊抓著那身邊女弟子遞給她的白色毛巾,額頭上滲出點點汗珠,仿佛拚盡了餘生的力氣般。
接著,隻聽一聲哇哇的叫聲,這名女弟子高興的喊著:“生了!生了!是個女娃。”
關在屋外的楊修露出了難以掩飾的喜悅心情,雙手更是輕輕一拍,然後左手把右手緊緊揣著,微微激動的有些顫抖,開始琢磨著該為孩子取個什麼樣的乳名為好。
“是兩個!兩個女娃!”這名女弟子更是高興的呼了起來。楊修聽後一臉驚訝,這一個孩子的名字都還沒想好,現如今竟是雙胞胎?該叫他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