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隻有一個,星星也布滿了天空,會發出光的事物就擁有被追隨向往的目光。那不會發光的呢?會被討厭、還是也可以被喜歡?
沒想過做月亮,也沒有想變星星,如果可以,那可以是路邊的小草、小花、或者叫不出名的雜綠植,也願意是一瞬間的泡沫,自由自在或許還會意外遇人喜愛。
童年應該是什麼樣的才完整正常呢?小時候的西多並不是太懂,而後長大後的她並很不想回憶小時候的那段時光,畢竟那段日子是那麼討厭和害怕且黑暗過的日子啊!
可是記憶從來不會給任何人選擇你是願意記住還是願意遺忘,腦袋裏的海馬體比較擅長於記住你比較不想記住的東西。一遍又一遍的告訴你,討厭和喜歡是人生的並存體。人生本來就是好的壞的都會存在著,一樣都不會落下,而人們統稱這些為命運。
那些不快樂的細胞體總是很神奇的會像存錢罐存硬幣一樣,一個一個的往你的身體裏存滿,隻進不出,如果你想要拋出它,那隻有摔壞整個完整的罐子,它才會全部跑掉。存錢罐想被摔壞嗎?摔壞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但是那些不快樂像是也會沒有啊!摔壞存錢罐,這是一個多麼強大又可怕的誘惑呀!
在西多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因為忙碌做生意供養幾個孩子,把年紀比較小的西多送到了離家兩個小時的縣城去上寄宿學校。父母覺得即給了西多更好的教育,又可以讓他們安心做生意,真是兩全其美啊!
西多家是經營大米生意,那幾年父母經常在外趕集賣米。家裏有四個孩子,三個女兒,一個兒子。西多是家裏的第三個女兒,西多有大姐、二姐、還有一個弟弟。
因為西多家孩子比較多,所以大多時候爸爸媽媽對家裏的四個孩子都是顧及不暇的,後來西多上小學的時候,父母把西多送去寄宿學校也算是可以減少一些照顧的負擔。
可是在寄宿學校的西多實在太想念爸爸媽媽姐姐弟弟了,終於在西多上三年級的時候,西多哭鬧了好久才征服媽媽同意把自己轉回小鎮上小學,不用再去縣裏上寄宿學校。
其實寄宿學校很好,老師、同學、包括在那裏的記憶都很好。那段時光是最正常的童年時光,隻是怪那驕傲的孤獨感實在太強烈了,即無用又很討厭但卻又是人生的標配,而且每個人都擁有。在那裏,學校的鐵門一關,仿佛你就沒有了外麵的世界。
那種一個學期才能回家一兩次的感覺真的太壞了,這個感覺她承受了兩年,她再也不想繼續承受下去了。所以回到家附近上學是西多那個時候最大的願望,她以為回到小鎮,每天都可以見到家人可以開開心心地上學放學,生活可以那麼的幸福和美好。可是卻沒有想到她正在邁向一個會讓她永遠攜帶著恐懼感過一生的地方。
西多跟媽媽來到學校,在西多眼前的學校校名叫民子學校、比之前的寄宿學校大一點,因為它裏麵包含幼兒園、小學、初中。西多轉校的時候是三年級上學期,那時候的西多八歲。還是個孩子的西多憧憬著新的一切,新的老師、同學和新的校園生活,憧憬的都是美好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