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 第二十五章(1 / 3)

周二。十字路口的綠燈亮了。

公交車繼續行駛,繁市清晨的街景在窗外緩緩向後流去。冒著白氣的早餐攤、牽著自家老人小心過馬路的中年人、背著書包你追我趕的小學生……這是一個生活化氣息很濃的城市。

公交車緩緩上了一座橋,橋底下的小河結了薄薄的一層冰。

謝亦桐坐在窗邊,把手機在膝蓋上一下一下地轉。

她剛與本地公安在線上溝通了一次,希望對方能提供北門世家族人的戶籍信息,尤其是北門劍平和北門安念。年底剛過,公安也很忙,但承諾會在今天之內把資料發過來。

她望著車窗外橋底下的河流。它是一條名為月亮河的大河的一條小支流。月亮河發源於繁市兩百裏外的一座高山,因從源頭出來不久,在這一帶尚還隻是一條潺潺細水。但若是再往東走幾個省,它便漸漸成為一條浩浩大河。

公交車緩緩停了下來,廣播聲響起。

“各位乘客您好,繁市圖書館站,已經到了。下車的乘客請從後門下車。下一站,桃園亭站。”

謝亦桐把手機揣進兜裏,獨自一人在這一站下了車。天氣很晴朗,這地方有點偏,附近沒什麼人。一幢頗為厚重的古建築佇立在不遠處。古雅莊嚴,看上去很有曆史。但年深月久,整個兒的都有些發暗。

朱紅色的古門頂上掛著一塊與老建築有些格格不入的現代式新招牌。

繁市圖書館。

一進門,冬日晴朗的陽光被擋在牆外,樓中氛圍全然不同,仿佛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古式的大廳很高很寬闊,正中是一座巨大的聖人像,四周梁上垂下的一盞盞照明燈是有些發黃的舊式燈,光色微醺,投影在陳舊的木牆木地上,有一種說不出的靜謐與陳舊感。

又很安靜。

今天是工作日,尋常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圖書館裏幾乎沒什麼人,大廳裏隻有個工作人員模樣的年輕女孩在登記台後麵昏昏欲睡。

謝亦桐走過去,從背包裏拿出一張事先備好的假名假姓的a大曆史係研究生學生證和一份貨真價實的a大知名教授開的介紹信。她自我介紹,說自己在做地方史研究,想要查閱一些繁市本地的舊縣誌。

工作人員女孩很熱情,確認學生證和介紹信都沒什麼問題,讓她在登記簿上寫了學生證上的名字賈某某,便立馬起身帶她到三樓古代文獻室去。女孩說,繁市保存下來的本地舊文獻大多收藏在那裏,老古董似的,平時一年到頭也不會有一個訪客。

到了樓梯上,女孩腳下一滑,差點摔了一跤,餘驚未定,抱怨這座建築實在是太舊了,又沒什麼人管,年久失修。

女孩說,“所以我們圖書館明年就要搬走了,新大樓,特幹淨特敞亮,到了那邊肯定心情都不一樣。唉,成天在這地方待著,我覺得我都要抑鬱了。”

腳下的木階吱呀作響。

謝亦桐打量著置身其中的這幢晦暗古樓。

它很古了。

高大肅穆,寂靜森然。一麵麵牆、一間間屋子,巧妙地互相掩映,仿佛層層疊疊,幽遠無盡,給人一種永遠也走不完的錯覺。牆頂、梁柱、地板上仍處處可以見到繁複細麗的紋刻,有流雲,有人像,有瑞獸,顯不是隨意而為,內裏必有含義,隻是有些磨損了,也再沒人看得出了。

這座樓曾有輝煌的過去。

但現在,一切都光輝不再了,隻帶著一層薄薄的灰。樓閣在微黃的燈光裏留下重重疊疊的陰影,仿佛久遠的曆史一點點堆積了起來,千百年的重量全壓在裏麵,人在其間,根本喘不過氣來。

難怪工作人員覺得抑鬱。

謝亦桐若有所感。“這座樓以前是做什麼的?”

前麵的工作人員女孩很小心地在樓梯上走,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腳下,以免又摔一跤。回答時便有些不太走心。“好像以前是哪個大家族的藏書館吧,民國的時候破產了,樓就賣出去了。不過這樓據說風水不太好,誰住這兒誰倒黴,後來就改建成圖書館了。”

女孩挺無所謂地聳聳肩,“不過,如你所見,我們也要搬走了。”

“那個家族是不是姓北門?”

“好像是。反正挺少見的一個複姓。”

三樓到了。

這地方黑漆漆的,有一股灰塵味。

女孩皺著眉頭,用手在鼻子前麵扇了扇,開了燈,又開了一扇門。門後有一種陰寒氣。沒訪客的房間沒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