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宸四百六十七年,皇帝鄔延遲已及位五十年有餘。
五十年期間,皇室血脈單薄,鄔延遲膝下隻有先皇後薛素素生下的兩兒一女,以及如今極為寵愛的良妃慕容秋早些年誕下的四皇子能長大成人之外,其餘的妃子縱使能夠懷孕產子,生下來的孩子也會在三年之內離奇夭折。
不管用盡什麼辦法,鄔延遲都束手無策,找不出是何緣由。
大皇子鄔錦軒被鄔延遲立為太子,二皇子鄔嗣年封為安定王,三公主鄔憐玥則是南溪公主,四皇子鄔徴乃逍遙王。
天宸皇宮,宸銘殿內,鄔延遲正身著龍袍,一臉倦容地坐在金龍椅上,他愁眉不展地看著宛如鬧市般的朝堂,哈欠聲剛一落下就立馬一聲又起。
旁邊白胡子白頭發,滿臉塗著誇張的胭脂水粉,看上去約莫六七十,一臉奸詐模樣的老人,正是鄔延遲身邊的心腹太監——張公公張樺,已在鄔延遲身邊伺候有三十年了。
朝中大臣每日上朝,不是在吵哪哪又民不聊生,需要增減賦稅,就是在吵胡人犯邊,需要派兵剿滅或派使臣談和。
文武百官吹胡子瞪著眼,一個個勢如水火,互不相讓。都覺得自己要上奏的事才是最應該被皇帝先處理的大事。
於是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吵了將近大半個時辰。
張公公站在龍椅邊上下眼皮打著架,忽然瞧見鄔延遲的眼色,慌忙打起精神來。
他麵向文武百官,用著他那尖聲尖氣的聲音說道:“諸位大人,陛下乏了,你們有本啟奏的就依次遞上折子,待陛下退朝之後定會仔細批閱。退朝——”
一群老奸巨猾的大臣聽要退朝,就知鄔延遲不想在朝堂上討論那些日複一日的問題。個個唉聲歎氣,不再吵鬧,隻好將手中的奏折遞交給身邊收奏折的小太監,然後陸陸續續地朝殿外走去。
鄔延遲伸了個懶腰,剛想離開,哪知一人竟喜笑顏開地迎了上來。
張公公抬手攔道:“既已退朝,不知王大人還有何要事?”
被張公公喚作王大人的是一個約莫三四十歲的中年胖男人。
男人名叫王中臣,官居四品大學士。長的其貌不揚,一咧嘴笑,清晰可見滿口黃牙,叫人看了好不心生厭惡。
隻見王中臣滿臉堆笑地對鄔延遲拱手行禮道:“陛下,臣有好事啟奏啊。”
鄔延遲見王中臣的確一副笑的合不攏嘴的樣子,當真以為王中臣有什麼好事要稟告自己,於是將信將疑地道:“哼,朕倒要聽聽是什麼好事。”
鄔延遲都這麼說了,張公公便不再攔著王中臣,隻好默默地退到了一邊。
王中臣賊眉鼠眼地看了看四周,見大臣確已全部離開,這才對鄔延遲說道:“啟稟陛下,臣有一至交好友,與臣同樣在朝為官,乃姑蘇四品知府陌韶華,不知陛下可還記得?”
聽到“陌韶華”這三個字,鄔延遲眉頭一皺,愣是想了半天才想了起來,“陌韶華,此人文采出眾,為人剛正不阿,因乃姑蘇人士,於是早年間,朕就封他做了姑蘇知府,你提他做什麼?”
聽鄔延遲還記得陌韶華此人,王中臣忙喜笑顏開道:“對了對了,就是他。不瞞陛下,陌韶華膝下有一個女兒名叫陌凝,年方二九。那個臉蛋,生的可謂是貌美如花,傾國傾城呐。全姑蘇城都說他陌韶華的女兒,容顏乃姑蘇一絕,無人能及!傳聞這陌凝剛出生的那會兒,陌府上方天空竟生祥瑞,七彩祥雲滿天,隨著陌凝出世,還伴有陣陣清香,人人都說她乃天上仙女降落凡塵。如今既已長大成人,臣鬥膽替陌韶華向陛下引薦,若那陌凝僥幸能被陛下看中當上娘娘,且為皇室誕下血脈,那簡直是陌韶華數輩子修來的莫大福分,臣作為陌韶華的同窗摯友,也想跟著沾沾光呀。這可不是好事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