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一個人走,我打算帶你也四處看看。”顧應山高興地說。
說來慚愧,出門前,顧應山根本沒想過帶李月柳這個未婚妻出門。直到被她的英姿颯爽打動,才下了這個決心。
主要是古代男女大防嚴重,別說未婚夫妻了,已婚夫妻也不能坐一條板凳上。雖然兩人不怕人說,但也沒必要。
李月柳睜大了眼睛。她覺得從來沒有哪個女子可以在婚前和未婚夫有這麼多交流,更別說未婚夫少年英才。
“放心吧,我也是個大人了,我下了決心就夠了,家裏長輩都疼我。你一定要去,行萬裏路比讀萬卷書還有用呢。”顧應山在未婚妻麵前央求。
李月柳接受了自己可以出門在外的事實後,冷靜下來。
“我知道,你會用六天時間準備好,然後帶我出外遊學一年。”李月柳為這件事做了總結。
“不過,出門在外,你知道我們得準備什麼嗎?該安排多少人跟著去?”李月柳發出一連串問題。
不愛出門的顧應山哪裏答得出,隻是勉強說:“要準備牛車,幹糧和書還有一些雜物。外麵危險,但十來個人足夠了。”
李月柳點點頭,對這個回答還是比較滿意的。“你說的沒錯,大概就是這樣。你不擅長這些,等我理清頭緒,明天我找你去。”
顧應山點點頭。
接著,兩人相對無言。還是接觸得太少了,知識不匹配。雖然都有接觸的想法,但還不夠。
忽然。
“應山少爺來了?這天也不早了,要不留下來吃午飯?”李月柳的爹,顧應山的嶽父從外麵回來說。
“不用不用,我走得快,能回家吃。”顧應山不喜歡在別人家吃飯,連忙拒絕。
為了防止後麵被強留,顧應山留下一句話:“月柳姐,記得把咱們出外的事情跟嶽父嶽母說一下。”就跑了。
跑出村外,顧應山的臉上揚起笑臉,自己跑得真快呀,這點運動量對自己來說根本不是事兒。
這回要進村,最快的路卻不是走大路,而是走田埂。
按理來說,心疼衣服的顧應山不可能走這裏。但天太熱了,讓人想抄近路。他不由得就選擇了走田埂。
顧家一百畝地都在顧家村,少部分請長工短工耕種,大部分租給村人耕種,收五成租子。要是村人想多收點糧食,要用到耕牛和農具,又得額外算糧食。
這兩年還好些,前些年顧家收六成租子,不過那些年年景好,村人們還能忍受。但這兩年很明顯一年不如一年。
看著村民一個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顧應山很是心疼。可是,五成租子已經是他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的條件了。
顧應山隻能希望交了夏稅以後,村民的日子能好過些,長點肉。不出意外的話,確實會這樣。
顧應山想事時一般傾斜四十五度望天,不過這可是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於是他改向下四十五度望地。
時間久了,脖子不舒服。顧應山抬起頭,看到了爹,嚇了一跳,差點跌倒在田裏。
顧順民看到兒子差點跌倒,心疼那身衣服。不過他不敢說,他從懷裏摸出了什麼,好像是一張紙。
“爹?大熱天的您怎麼不在家涼快涼快?”顧應山小步上前關心道。
“小山,你看。”三十來歲的顧順民獻寶似的抖開了手裏的紙。
“我看看。”顧應山立刻盯著紙上的文字閱讀起來。古代書籍珍貴,且書本之外較少看到文字。顧應山對一切有很多字的東西都比上輩子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