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1章(1 / 3)

“召,羋姓顧氏衍為王太孫政之師——”

華服少年未帶冠,披發束髻,形色肅穆於階下兩拜,輕輕的將自己的身體俯在青磚地上。耳邊是鍾磬合奏的大雅,恢弘的宮廷樂歌環繞在耳畔,蘭脂香膏焚燒的味道有些刺鼻。明明離宮室如此遠,為何還能如此震耳欲聾?為何還能如此香氣翎繞?周圍是在族地見不到的富麗堂皇,但這個看上去年歲不足一十的孩提麵色沉靜,目光堅定,沒有一絲閃神。

他是白身,又是孩提。當然沒有資格進入那個代表著這個時代最強國家權力中心的殿宇,但即使在殿外跪候也不是尋常黔首可以的。更不要說,剛剛侍者所傳之言幾乎是讓這個還是總角之齡的孩童一步登天。——雖然是行宮,但王之所在便是秦國中心。

王於殿內,唯著玄衣絳裳端坐殿內,殿下未有文武百官列坐。這裏是祈年觀,距鳳翔不遠,是以秦王才忽然想起族地位於鳳翔縣的顧氏一族。顧氏隨宣太後自楚歸秦到如今已四代矣,軍功卓著又得太後庇佑,算是大族,封於岐山鳳翔,而顧氏子孫衍,是隨鳳鳴而生,天生異像又有大才,是遠近聞名的天縱奇才。

此子年少便長於農政,有功於秦,按律當封。他此來祈年觀,興致忽長便招之一見,雖然聽說這個少年歲數不大,沒想到如此小。但秦王低眉斂目想起自己有個馬上就要回國的太孫,剛好兩人年紀應該相仿,大手一揮便讓這個小天才去教書了。

“王太孫自齊歸國,自幼未習秦言又無禮儀。精選博士恐會揠苗助長,不若擇大族士子年歲相仿者引之,到其年歲稍長再另擇名師也並無不可。”侍立左右的博士官讚同道,“王上英明。”

“不過爾爾,何來英明?”王卻不受博士官的吹捧,示意侍者扶他起來離開了王座。他有不知幾何的子孫,教導之事不用他費心。不過是沒有料想到顧氏衍如此年幼無法獎賞,才想出這麼個法子——至於要歸國的太孫?是他方才想起來的理由。

博士官不過是怕他把那個顧氏子封為博士,壓他們一頭罷了。

深諳宮廷朝堂規則的秦王連眼皮都沒抬就知道自己身邊的人在想什麼,無所謂的緩步離開,身上玉雜組一點聲響都沒有。博士官們連忙叩拜行禮。

當鍾聲節奏轉變,在侍者的唱呼中顧衍終於從地上慢吞吞的起身。粉雕玉琢的少年,即使華服莊重也不見老城,行動間具是六國之風。他起身向侍者的方向再拜,侍者側身不受讓出台階,他不也推辭自行緩步離開,在廊廡處轉身又拜,侍者回禮。

不遠處他剛剛長跪的青磚上,是兩卷需要呈給秦王的奏章,等他離開侍者會將它們交到秦王案上。

“小先生,可還安好?”顧衍步出宮門,家人就快步趕到他身邊,躬身將小少年扶住,關切的問。這個年代,家人的意思與後世不同,指代家族奴仆。這次陪他來的家人是他父親身邊的老人,行止皆有法度才來駕車。

原本應叫他少主,但顧衍自小與旁人不同,生而知之,他現在被王上傳召恐怕受封官爵,以後自然不是‘少主’了。隻是家奴不知自己小主人究竟受何官職,就謹慎的按以前的稱呼叫他小先生。

顧衍的點點頭,一手撐住家仆一邊低聲說,“你我要速速歸家。”

空蒙的眼瞳如上好的琉璃映著家奴佝僂著的身形。如果有人直視他的眼睛,就會發現毫無聚焦。

顧衍竟然目盲!

隻是他的淩然風姿掩蓋了一切身外之物,讓身體的殘缺反而不那樣顯眼。隻餘下風骨氣度,翩翩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