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演著起居郎和皇後的前幾句行禮寒暄的對話,顧卷就隱隱覺得不對——怎麼這對話幹巴巴的呢……
不過倒是沒有影響他接著往下演。
皇後偏頭看著起居郎,語調拉長了用京腔提問:“昨兒晚上,皇上去的哪兒呀?”
“娘娘,臣不可泄露帝王行跡。”起居郎耿直地拒絕回複。
“切,”皇後翻了個生動的白眼,“和本宮裝,跟你說吧,我聽俺娘、咳、聽國公夫人說,他爹起家的時候,俺家給了五條臘肉三袋米……”——漏出了點山東口音。
“……”起居郎眼睛微亮了一下,然後奮筆疾書。
——沒錯,外表正直內在八卦,是這個起居郎崗位的必備素養。
“卡!”胡審林突然喊停。叫兩個演員過去自己看攝像機回放。
顧卷演的時候,隻覺得演起來有些皺皺巴巴的,沒有與蘇平對戲時那種、人物在身體裏鮮活起來了的感覺。
看到了鏡頭中的回放,他才清楚這個效果是怎樣的。
無論主機位如何調整,兩個人對話間行走的幾步中,徐絲雨飾演的皇後始終保持正麵對主機位鏡頭,占一半以上總畫麵,同時,借著發揮刁蠻皇後人設,她聲高氣盛、表情十分豐富,動作也始終做得更大些。
而起居郎被皇後選擇的說話方向引導,經常隻剩下側臉——顧卷反複練習過,知道些技巧,所以好歹沒背對鏡頭……
甚至還有幾句過渡的台詞,也叫“水詞兒”,徐絲雨臨場稍作了更改。
這在情景喜劇拍攝中本不算什麼事兒,有時候演員即興發揮能更出彩。徐絲雨這幾回改的,都是看起來沒什麼的過渡詞,大意還差不太多。
顧卷反應也很快,倒是能自然地接上。
可她現場改的這幾句詞,湊巧都會導致同一個後果:給顧卷在隨後大段台詞中留的氣口兒,和按劇本準備的相差就很大。
徐絲雨從未打過招呼說要臨場發揮,顧卷措手不及,需要腦內先反應一下,夾雜在這部劇特色的快節奏長篇福對話中,難免別扭——這就是為什麼顧卷覺得兩個角色對話的節奏皺皺巴巴的。
這讓倆人之間的戲更有割裂感了。
邊上的工作人員們竊竊私語,有很多人都感覺,剛才這一段皇後看著生動得多,台詞也流暢自然,發揮很好啊。
就、起居郎這個男主角被襯得,除了顏值在線,就沒什麼亮點。
化妝助理小芊就是其中之一,她有點擔心地想著:“徐絲雨也是演了好幾年劇的。看來顧卷第一次拍劇,經驗還是不如她……”
不過,也有內行人能看出門道。
跟組編劇和副導演安靜地對視了一眼,皮笑肉不笑地扭頭,沒說話。
幾個老資格劇務看的分明,開拍第一天、合作第一次,就這個情況,明明是皇後的演員根本在故意壓戲,要給男主角起居郎的演員來個下馬威!
導演胡審林本人並沒有表露出什麼,還是笑麵佛一樣樂嗬嗬地,看不出端倪。
他先是誇兩個人已經很不錯了。
然後才跟徐絲雨講:“絲雨啊,這戲是個情景喜劇,誇張些演是可以的,誇大特質嘛。但是人物首先要夠討喜,戲要有意思。你剛才演的皇後,嬌蠻是到位了,但這幾段台詞還是兩個人,搭配出詼諧的效果更好。”
“啊呀,我明白的,”徐絲雨抬起帶著掐絲指甲套的芊手,掩唇笑了,“光想著是喜劇人物了,我就放開了演了,”美目一轉,掃了一眼邊上安靜沒說話的顧卷,“忘了遷就別人了,我的錯我的錯。”
“遷就”這個詞,用的絕妙。
意有所指地暗示是顧卷缺乏經驗,水平不夠,需要她照顧照顧。
胡審林聽得心裏直皺眉,在他看來,顧卷在發揮空間被故意擠壓的狀態下,依然非常靈動,每個表情和小動作都很生動的,看他演戲,讓人覺得自然而放鬆,這一點也比徐絲雨那種繃著勁兒的更適合喜劇創作。
但想起剛剛副導演和他說的,徐絲雨的背景,就沒反駁她。
他隻能說:“小顧是第一回拍這種劇呢,雖說是情景喜劇,咱們這回的台詞,盡量都先按著劇本來。”
得,這麼一來,邊上不太看得明白的一些年輕工作人員,更得覺得是顧卷拖累了徐絲雨的自由發揮了。
現場跟組的第一編劇趙越見識多些。他清楚,有些觀眾甚至業內工作人員,隻知道能即興發揮就是好演員,反應快就是演技精彩,卻不明白,一場戲裏演員之間的配合有多重要。
就像一開始演皇帝的蘇平和顧卷對戲一樣,絲絲入扣,彼此都把對方“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