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聊一個月見麵,見麵一個月戀愛,戀愛一個月見女方家長,見女方家長一個月見男方家長,見男方家長一個月定親,定親一個月拍婚紗照,緊接著是裝修,差不多裝修完的時候,我們也就結婚了。從認識到結婚一年半,這速度,對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來說,算慢的了吧。
這一年半裏,前一半是異地戀,後一半是在裝房子、拍婚紗照、籌備結婚……,而這些事情,因為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也就沒有了公公婆婆的參與、沒有了丈母娘老泰山的幹預,所以也自然沒有了雙方家庭的雞毛蒜皮、拉鋸扯鋸。過程,很辛苦但也多了份自在。我們一直為共同營造小家努力著,期間有哭有笑,有歡樂有煩惱,但我們一直幸福著,彼此包容著。一直想把我們的故事寫下來,想著老了,讓他像戀戀筆記本裏的帥哥一樣,念給我聽,不管我有沒有海默爾。
戀愛不易:著名金句“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火遍了網絡,我很不以為然,我以我的親身經曆,深刻覺得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真是比婚姻還不易(雖然我的婚姻生活才三個月,但也算有資格,截至目前我還是這麼認為的)。
為了結婚,多少戀人分崩離析,或因為親情(家人阻攔,請腦補梁山伯祝英台)或因為物質(自己退卻,請腦補裸婚),而能堅持走到婚姻裏的,絕壁是真愛。當然我所指的戀人,絕對不包括那些沒人性沒感情,純粹為了結婚而結婚,細節問題愛誰誰,對整個戀人變親人過程不參與不融入的渣渣。
深刻了解了這個過程是多麼的艱難困苦,而後來還能決定離婚的人,我覺得他/她的勇氣僅次於自殺;而離婚後而又能選擇再結婚的,哇塞,我真心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事能難到他/她了。
我跟我的張先生在結婚前彼此一直掛在嘴邊的話是——“這輩子打死也不再結婚了”,倒不是我倆多相愛,互表忠心,而是結婚實在實在是太累太累。
未知恐懼:從小到大,我真沒這麼忙碌過。以前過的都是程式化的生活,1—6歲吃媽媽做的飯,玩耍,睡覺。6歲—18歲吃媽媽做的飯,上學,放學,睡覺。18—21歲吃大學食堂的飯,吃媽媽做的飯,上課,下課,玩耍,睡覺。21—23吃單位食堂的飯,吃媽媽做的飯,上班,下班,睡覺。很簡單,我幾乎沒操心過任何事情。
可是我的24周歲各種忙碌。我甚至覺得上班對我來說都是一種休閑,而閑下來的時間會讓我頭大,聯係裝修的,準備結婚的,各種焦頭爛額。什麼東西變得很未知,未知帶來恐懼。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哪個廠家會給你電話,告訴你東西到貨,需要你開門,交尾款什麼的。也不知道下一秒是那個快遞小哥給你電話,告訴你你必須幾分鍾之內到某某地,需要簽單,你甚至不知道你要簽單的東西是你為結婚買的哪一件東西。
怨婦控訴:我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沒有任何計劃性的,也逆來順受的。所以這種焦頭爛額,沒有條理的生活,我隻是覺得累,倒沒有覺得有何不妥,或者試圖理順。也許同在其中的張先生,並沒有像我那樣,覺得那麼那麼地辛苦。也是,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忙,因為他有光明正大的理由——他得上班,來屏蔽所有雜蕪繁瑣的事情。也不是我不上班,是我上班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的充裕時間比他多的多,而本來就閑著的我,如果不承擔這些,實在又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