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位懷有天下蒼生的士大夫為心甘情願的為自己效勞?顧月照想都沒有想就脫口而出。
“一個共創這天下盛世的承諾如何?”
顧月照之前一開口,此次跟譚見青一起過來的大小官員們就噤若寒蟬,個個恨不得將腦袋低到懷裏去。
譚大人是個難得好官,事事百姓為先,卻也懂得平衡和城中鄉紳富戶的關係,所以他們這些底下的官吏,再曆屆縣令下對比下發現,再譚大人手底下做事是少有的過得舒心。
當初譚見青一意孤行開倉放糧時並不是沒人阻止過,縣裏的糧倉可不是餘槐縣的糧倉也不是譚見青的糧倉。
那是朝廷的糧倉,是聖上的糧倉,私自放糧這種大事是瞞不下去的,但他們也沒想到朝廷的欽差竟然來得這般快。
後麵的人亦步亦趨跟著二人,眼睛看的是腳下的路,耳朵卻個個高高豎起,深怕錯過些什麼。
驟然得聽顧月照這般豪言壯語,紛紛忍不住抬起頭來,驚愕的看著顧月照,這位顧娘子當真,敢想敢言!
他們一直以為,顧娘子所願不過是一方青鹿穀而已,如今聽來,人家竟是誌在這天下!
譚見青垂著眼睫,並未對表現出太大的驚訝,也並未一口回絕,默了默後道,“顧娘子讓譚某想想。”
這是動搖了,顧月照覺得有戲。她不急,隻要譚見青動搖了,她撬大齊朝廷官員牆角的可能性又大了許多。
她看中的可不止譚見青這個人的才能,更有他身後的各種資源。比如整個餘槐縣的人力資源和縣衙的兵力,若是譚見青能答應她的要求,她便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整個餘槐縣。
顧月照笑眯眯,“不著急,譚大人慢慢想,想仔細了。”
上半日考完了試,下半日便完全是村民們自己的時間了。
自上次顧月照宣布了可以買房蓋地後,就有不少人心癢癢了起來,考慮到村民們的狀況,依舊可以賒賬買房。許是受二牛當初那用到就是賺到的心態影響,真有不少村民願意先享受後付款的,紛紛賒賬買房。
沒用顧月照太多的幹預,穀中的村民們就自動搬離了大通鋪,以家庭為單位搬進了小院。顧月照對此樂見其成,像之前那般睡太通鋪,吃大鍋飯都是特殊情況下不得已的做法。
如今穀中情況好轉,自然得慢慢取締這一現象。
有願意買房的,也有那喜歡自己建房的。顧月照當初規劃的自建房的地方,如今也已經賣出了三十多個宅基地。隻是如今磚窯燒的磚都主供穀中所用,尚未有多餘的磚塊賣給他們,所以宅基地大多都還是一片空地。
不管是賒賬買房還是買地的村民每年必須支付相應的本金和支付利息,穀中一切的運轉都需要銀子,之前一清二白,沒有她的幫助便活下去這種特殊情況便罷了,如今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後自然不能再免費提供生存物資了,若那般做那就真的成了冤大頭了。
一切的設想都很好,但是可難壞了記賬的姚啟華。
這些日子顧月照在路上走著,總能以各種方式各種理由遇見抱著賬本苦著臉堵她的小少年。
幸福小鋪的一應事宜早在前些日子交到了姚啟明手中,如今姚啟華就是穀中專職管帳的。
顧月照雖不是會計專業的學生,但大學時本著多考個證,找工作多份底氣多份選擇的想法,考過初級會計,所以簡單的記賬她還是了解的。
姚啟華人也聰明,一點就透,最重要的是還刻苦好學,但自身局限性到底擺在哪裏。再聰明也不能在顧月照這個也同樣隻紙上談兵的半吊子的教導下秒變天才,雖有肉眼可見的進步,但遇見龐大複雜些的賬目就抓馬了。
顧月照托如今許多事得她親自教導的福,倒是撿起了以前學過的不少知識。
顧月照手上了拿了根鉛筆,在紙上畫了一個表。“這賒賬買房的賬若你實在理不清,可以做一個表,表還記得的吧,我以前教過你。”
姚啟華同樣捏著根筆,眼睛死死的盯在紙上。
東家每日那麼忙,他好不容易逮住人,可要好好學。為著穀中賒賬買房怎麼記賬這事,他都愁得好幾晚上睡不著覺了,就怕漏記錯記搞錯了賬目!
“以你為例子,你兄弟三人這次也借錢買了房,咱們小院售價是八十兩銀子,一年需要還二兩銀子的本錢加二錢銀子,還完小院的銀錢總需要四十年對吧。”
姚啟華連忙點點頭,這個賬在他和二弟商量買房時就算過,早已爛熟於心。
顧月照盡量用姚啟華能聽懂的方式給他講解,“那這般按我所教你的便應該應收你兄弟三人的八十兩對吧,而每年你們還了這二兩銀子時便可衝銷這八十兩銀子,這般它一年後就剩了七十八兩,兩年後就剩了七十六兩,這個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