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王令從王都四散而出, 整個秦國嘩然。這是一道征兵令,如今邶國大軍正向著秦國而來,秦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此番國難,正需要上下齊心, 共度難關。故而征集兵卒, 與秦王並肩作戰, 共衛大秦。
西秦大地上沸騰了。
“孩兒就此拜別父母,此番定然會將邶國大軍抵於國門之外,不讓敵人入侵半步。”收拾起行囊, 就此拜別。
母親眼中含淚,父親滿臉欣慰, “好孩子,一定要多殺幾個敵人, 讓人知道, 我們老秦人不是好惹的。”
“父親放心, 為了家國,孩兒定不辱命。”
母親擦了淚, “孩子,娘不求你光宗耀祖, 一定要平安歸來。”
也有父子兄弟一起背上行囊,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他們年年訓練,不就是為了拿起刀槍的那一刻嗎。
如今的秦國可不比以前, 眼看著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他們如何能容許被人破壞掉?任何人,隻要敢打秦國的主意, 他們絕不會放過。
今日秦國有難, 正應該奮起抗敵之際, 誰都不能眼睜睜看著國家滅亡。連他們的大王都親自前往戰場,誰還有理由不出一把力?
這些年來,朝廷花費財力,讓他們每年訓練,為的是什麼?不就是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現在機會總算來了,光宗耀祖,改換門楣就在今朝。
不得不說,衛蘇的這個法子實在是好,不僅訓練了作戰能力,還灌輸了愛國愛家的思想。以前百姓哪裏懂得這些大義凜然的東西?現在他們說話,三句不離國乃大家,保大家才有小家,有國才有家之類的話。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軍功製。人皆有私心,誰人不想建功立業,誰人不想光宗耀祖?以前是沒有門路,祖祖輩輩隻能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現在大王給了他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讓人人都有進身之階,怎麼能不抓住機會?
隻要上了戰場,殺敵得功勳,朝廷就會根據自己的功勞進行獎勵。如此激勵之下,大家都願意上戰場奮勇殺敵,所以這一次,大王征兵的召令一出,底下的百姓都紛紛響應起來。
召令分發至秦國各處鄉鎮,每個鄉鎮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征召百姓入伍。然後再送往前線,隻要是入伍的人,每人都會得到一筆償銀安家。
蘭蕪縣的齊逞縣令自然也接到朝廷的征兵令,看到上麵的要求,他不禁頭疼。讓百姓自願報名入伍,這能成嗎?曆來哪次的從軍征召令不是強製性的?即便如此,還有百姓躲兵役的。
秦國這幾年休養生息,眼看著日子好過一點了,沒想到又有了這事兒。唉!底下的小官是不可能知道朝中大佬的商議決斷的,命令下來了,自然就要遵從。隻希望度過此次難關,秦國能蛻變吧,畢竟對方可是邶國,秦國這一次很難啊!
看看,事到臨頭朝廷才緊急征兵。雖說這幾年每年都有組織人手訓練作戰能力,可到底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並沒有上過戰場。這樣的新軍抵擋得住邶國大軍嗎?
不管怎樣,朝廷的命令還是得照做。將召令頒布下去,他還在焦慮自己要怎麼苦口婆心勸說才能讓百姓心甘情願入伍。隻是沒想到告示才張貼出去半晌,就有人過來問詢了。
聽到這個消息,齊逞連忙出去,他倒要看看百姓對征兵入伍的看法。
來的人是個絡腮胡漢子,肩上扛著鋤頭,光著腳,一隻褲腳高,一隻褲腳低,上麵粘滿了泥土。很顯然,這是剛從地裏過來的。
他叫張貴,很老實的一個人。看了齊逞,憨憨一笑,有些手腳無措,“俺,聽說要征兵入伍了,過,過來報名。”
他還在田地裏,就看到衙門的差吏去各鄉貼告示,正好裏麵有人他認識,打了個招呼,就說起了這事兒。差吏走後,他想了想,連家都來不及回,就直接奔著縣衙來了。
“這是征兵,一旦入伍就是兵卒了,馬上就要去戰場打仗的,不是兒戲。你確定想好了嗎?這是自願的,隻要報名,馬上就能領安家銀子,但是卻也再不能反悔了啊。”齊逞提醒道。
聽到還有安家銀子,張貴眉開眼笑,更加下定了決心。連連點頭,“對,俺想好了,報名。平關村張貴。”
齊逞還有些狐疑,詢問道:“你家中還有什麼人?可與家人都商量過了?”
張貴摸摸腦袋,“嘿嘿,沒什麼商量的,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俺家窮,現在連媳婦兒影子都沒見一個。等俺入伍,立下軍功,到時候風風光光回來,還怕沒有人說親嗎。”
他可是親眼見過,就他們村中之人,前幾年入了軍中,因為立過功,現在都封了個什麼爵位了。家中的房舍田地都煥然一新,家中之人個個都與有榮焉,出去就是鄉紳耆老也都麵帶幾分尊重之意。
別人可以,他也可以,好歹立下軍功,掙下家業,也讓別人豔羨於他。
原來如此,齊逞放了心。點點頭,讓人將名字記錄下來,“行,名字已經錄好,可就不許反悔,否則就是誆欺之罪。等些日子,官府會將入伍之人全部送去前線,你安心候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