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段懷昌借機向上官請假,明天不來司農寺了。
而上官也沒有為難這位身份背景不一般的人。
除了司農寺之後,段懷昌沿著大道朝著自家的方向走去,沿途凡是要經過寺廟的地方,段懷昌情願繞路也要避開這些沿途的寺廟,
段懷昌是一位帶著前世記憶投胎的人,在十歲的時候終於破除了胎中之迷。
而前世雖然早早的就生病躺在床上,但是自己的父母對自己很好,雖然因為疾病,去世的時候,很年輕,但是段懷昌的前世卻沒有什麼遺憾的地方了。
相反在段懷昌最後一年的時間,他見到了自己弟弟的出生,他相信有了弟弟的陪伴,父母應該會很快走出他死亡的陰霾。
而段懷昌也以為他投胎到了類似華夏古代的朝代。
或許是前世將兩世的苦頭都一起吃完了,這一世,段懷昌在剛一歲的時候,就覺醒了宿慧。
剛開始,段懷昌還擔心會被自家的父母會把他當成是怪物,所以裝成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孩。
原本他以為自己表演的很好,沒人發現他的異常。
可是段懷昌終究和一歲的小孩有很大的差別,很快,段懷昌異常的情況就被段家的人給發現了。
要知道段家已經有些衰落了。但是依然是長安城內的頂級權貴。
很快,城內有名的佛道兩家的高人便被請到段家。
這是世界三教九流可不是段懷昌前世隻能耍嘴皮子的。
這些人推行他們的學說的時候,可是有實際的行動的。
所以這個世界也就沒有出現,段懷昌前世儒家在朝堂上一家獨大的情形。
各家學說在不管是在民間還是朝堂之上都有自己的勢力存在。
這也就早就麼每一次改朝換代,諸子百家都會下場扶植自己的勢力。
到段懷昌所在的朝代,諸子百家經過多年的吞並融合。隻剩下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醫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這九家還屹立在朝堂之上。
再加上道家和外來的佛教,就構成了當今天下除了朝廷之外最大的幾股力量了。
這當中又因為儒家最善於吸納其他流派的學說並加以改良。於是儒家就成了九流之中最強大的一股力量。
和道家,佛家並稱三教。
段懷昌所在的段家從他太爺開始就是領兵的大將,
原本段懷昌應該遵循家族的傳統,成為一位領兵的將領的。
可是不管哪個朝代,到了一定的階段,都會出現文恬武嬉的結果。
這樣超凡世界也同樣不例外。
而且,因為這個世界。儒家的學子可不是段懷昌前世宋朝之後被閹-割的腐儒,而是上馬領兵,下馬安民的主。
到段懷昌出生之後,兵家在朝堂上勢力和開國之初相比,已經萎縮太多了。不得不和其他的幾家聯手對抗儒家。
當得知段懷昌身懷宿慧的消息之後,長安城內的道家和佛家的高人希望能夠將段懷昌給收入門下。
不過,這個時候的段懷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變故,道家和佛家的高人突然就放棄了收他為徒。
而隨著段懷昌逐漸長大,並沒有表現出身懷宿慧的天才應該有的表現。
之後更是在入學的時候選擇了在長安城的勳貴們認為最沒有出息的農家。很多勳貴都認為段家這是在自甘墮落。
這以後,整個長安城對於段懷昌和段家的關注就少了很多。
後來,段懷昌直接借著家族的關係混到了司農寺。
因為小時候的被佛道兩家的高人放棄的事情,段懷昌也時刻謹記家族的教誨,對寺廟和道觀是躲得遠遠的。
可是這些人不知道的是段懷昌這一世轉世雖然沒有什麼金手指。但是前世所有的記憶卻都清晰的記得。
尤其是躺在床上的那些年,段懷昌看過的書籍上麵的內容更是清晰的很。
身懷前世知識的段懷昌,在十歲的時候借著家族的關係改良了家族種田的方式,借助土化肥等手段,使得當年的試驗田的糧食增產了。
也正是這樣,後來段懷昌就在家族的安排下拜入了農家一位大佬的門下。
因為出身之後的遭遇,雖然段懷昌在拜入農家,但是還是很低調。
有了成果,也是用自家師傅的名義公布出去,弄得他師傅是既心疼有無奈。
這也就導致作為農家基本盤的司農寺都知道,段懷昌這位段家的三少爺,雖然本事不大,但是卻深得司農寺內寺卿的重視。
根本就不敢招惹他。
不過這樣沒人打擾,段懷昌反而覺得很好,前世的時候,因為生病,躺在病床上,也是這樣一個人,除了書籍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