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的那年,齊知味18歲,身材健碩,國字臉,額頭上長著青春痘,在旭州市臨城縣最差的高中讀高三,每天實在不想讀書,尤其看到老師對他皺眉頭,他也跟著皺眉頭,直熬到高考結束,極少數同學上了大學,大部分同學回家務農打工或複讀,他成績極差,毫無懸念地落榜了,但是有一樣愛好,做菜。
齊知味兩歲多就抓著花椒放嘴裏,當零食吃;拿醋當飲料喝,父母去農田幹活,回家後驚奇地發現五六歲的孩子竟炒出土豆絲,不知道他怎麼切的土豆絲,怎麼顛動的鍋,而且味道酸辣爽口。他的娛樂活動就是琢磨吃,甚至到地裏吃麥葉野草辨別各種味道。
他父親叫齊有亮,母親叫劉鳳英,還有個弟弟叫齊知明。父母想考大學無望,總歸要孩子有個手藝,就報名了紅翔技校,去學個技藝,以後好養家糊口。
紅翔技校坐落在臨城縣西南角,占地三百多畝地,已成立十幾年,據說是廚界祖師爺彭祖居住過的舊址。
齊知味對人生啦,前途啦,也沒啥奢求,就做菜一個愛好,既然父母給報了名,就開心地去。
報到第一天,廚師班有35個人,偏胖的居多,不知道是好吃的人都喜歡做廚子還是做廚子的都偏胖。
第一天上課,班主任王老師就跟大家講,飲食文化的發展史,直聽的同學昏昏欲睡。臨近末了,特別提醒,學校操場彭祖像下麵有一地道,誰也不準下去,危險的很。
這一提醒對學生們來說,就是暗示,越不讓去越去。
第一天晚上,就有同學攛掇著幾個大膽的到了操場,剛接近彭祖像,就被王老師抓了個現形。嚴厲地訓斥道:“我上午剛交代不準來,你們就以身試法。圍操場跑十圈回宿舍。”
領頭的叫於大海,一邊跑圈一邊抱怨:“這王老師也真是,明知道我們會來,為啥提前告訴我們引起好奇心呢?”
夜裏十點半,同宿舍的還沒回來,齊知味猛地睜開眼,從操場西側一條路,來到彭祖像,看到到宿舍裏的同學在唉聲歎氣的跑圈。
他轉到彭祖像後麵,用手敲敲塑像腳部,果然是空的,隻不過怎麼進去卻不得法,琢磨了許久,仍打不開,就先回去了。
第二天王老師在班級裏狠訓昨晚夜探彭祖像的同學。然後布置今天咱們的任務還是跑圈。
去操場跑步,同學都炸開鍋:不是應該學習刀功,顛鍋之類的嗎。怎麼又跑?把我們培養成長跑奧運冠軍?
大家怨氣衝天的跑,齊知味隻是想著自己的心事:這是老師故意設下的套路呢,還是真有其事。
不管真假,塑像腳部確實是空的,下麵應該有地道。可怎麼進去呢?
突然想到自己腳下的感覺,腳下也是空的。是不是掀開地磚就可以看到呢?
夜晚,同宿舍的人早就累趴下了,他躡手躡腳來到塑像後,苦思冥想,想著天龍八部段譽裏磕頭開機關的秘訣,決定試試,連磕三個,也不見有動靜,管他的,一直磕吧。也不知道多少個了,隻感覺身體突然直往下墜,他趕緊咬住嘴唇,不敢大聲呼喊,幸虧不深兩米不到,落到地上,是古代那種大青磚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