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1章(1 / 2)

仲夏的午後,安清趴在水牛的背上,緩慢的朝著自家大門騰挪,炙熱的陽光把剛才被汗水浸濕的衣服重新烤幹,她已經有些昏昏欲睡了。

被曬得有些幹硬的泥土路兩邊,已經快要第一季收成的水稻隨著難得的微風搖擺著,仔細聞能感受到糧食的香氣。

而在已經龜縮於此地長達半年之久的安清來說,倒是泥腥味兒更大一些,再美的地方待的久了也會漸漸麻木,更別說這裏隻不過是小小的魚米之鄉。

尚國地處大陸西南,土肥馬壯,在現如今群雄逐鹿的中原勢力中占據重要的資源和地位,此國國君尚千禾曾是前朝宰相,臨到末了叛出朝廷,幾乎是帶走了前朝最後一任皇帝僅剩的救命稻草。

當然,在尚國的口吻中,那是昏君當道,他們無法再看黎民百姓受苦,再加上外域蠻夷的大軍已經快要打到京都的城牆外,倒不如殺了狗皇帝重頭再來。

而安清,就是那個本該被殺了的狗皇帝。

運秧村同樣地處南方,但並不屬於尚國的地盤,與尚國隔崖相望,每每都能看到山崖對麵尚國的守疆士兵在站崗巡邏。

而在相反的東邊,又與楚國隔山水相鄰,南靠蠻夷小國明元,北邊越過難得的平原可以到達景國。

這裏就是一個四不管地帶,是以多各國逃犯來往於此,或就此定居,亦或匆匆而去,在安清看來還算太平,怎麼說逃到這兒來就已經足夠狼狽,誰也不想再惹出事端,徒勞命喪於此。

南邊的明元國人數稀少,因早年間都是土著廝混其中,故而被稱一句蠻夷,軍事力量薄弱,常年依附於楚國。

而楚國和大陸上的新興力量尚國之間的關係可遠遠稱不上友好,距離又近,要不是中間有一巨大山崖做緩衝,也許就沒有運秧村的存在了,兩大國交戰能直接毀掉這裏。

村子不太大,靠著熊阾山下麵是一片片的水稻田,那些在村子裏住下來的所謂窮凶極惡之徒幾乎是一戶承包一片,沒有地契,但彼此之間都很默契,輕易不到別人的地盤上去。

安清剛從熊阾山回來,翻過熊阾山就是楚國的地界,所以每次上山她都很小心,找到吃食之後立刻就下山了,被誤認為偷渡就不好玩了。

而且熊阾山上是真的有黑熊出沒,誰知道什麼時候倒黴就被熊瞎子看上了,楚國之所以不過來掌管村子,就有這座山翻越起來過於困難的因素在。

她來此的時間並不算特別長,所以沒有自己的田地,她也不會種田,隻能偶爾去山上找吃的,不深入山林還不是那麼危險。

無奈身後有人追趕,被抓住了可了不得,少不得還得繼續逃亡,此地也無法久留,銀錢得用在逃亡中,如此節省實屬無奈。

可不止一波人在找她。

慢悠悠走在鄉間小道上的水牛晃到了家門口,安清從自家老牛的背上坐起來,準備下去開門,都說老馬識途,她家老牛也不差啊。

然而剛坐起來,就看見自家大門前坐著一個穿麻布短衫的少女,背靠大門一手托腮打著瞌睡。

這是李秀才家的小丫鬟喜兒,與她家小姐關係極好,李秀才要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斥責喜兒,他女兒能和他急。

這個村子不大,但人員構成是真有些神奇,做各種行業的都有,包括村頭那家雕塑鋪子,生意也相當不錯,要知道那可是純粹的觀賞物件兒,可以見得手上有幾分家底的人家是不少的。

村北邊靠近平原的地方有一間私塾,私塾主人是李秀才,竟然也有大大小小□□名學生,每年的束脩還不少,不然他可養不起自家女兒。

私塾和束脩的定義源於孔子,這位儒學大聖認為,有教無類,意思就是教育不分階層,那些難以進入官學的孩子也應該獲得教育,是以成立私塾,與官學做類比,很顯然,是私人的學院。

而私塾並不是免費的,需要交束脩,脩,指幹肉,束脩,就是紮成一捆的幹肉,一捆一般是十條,在物質貧乏的年代,能交的起束脩的,那都是相當體麵的人家。

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有束脩六禮的概念,指謝師恩——幹肉;業精於勤——芹菜;啟竅生智——龍眼幹;苦心教學——蓮子;早日高中——紅棗;宏圖大展——紅豆。

這六禮都需要送足一定的份量,在當時也不是普通農家子可以送得起的,當然,也有一些仁心寬厚的夫子允許好學的學生給自己做事來抵扣學費,算是給了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