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36章 發展(1 / 2)

日子很快到了春天,華安區與主城區的道路已經修的差不多了,人們也很快習慣了安寧變大的事實,華安區的人也習慣了自稱安寧人。

能吃飽穿暖,誰想回去過以前的生活呢?

加了方姓的立夏和小滿,正在實驗室圍著高高的爐子,做燒製玻璃的實驗。

聽主人說,玻璃比琉璃成本低,而且更加的耐用好製作,能夠批量生產,作用也更廣。用玻璃來製作實驗器具是最好的,還能做門窗,這樣就不用紙來糊窗戶了。

最重要的是,主人說有了玻璃就能製作望遠鏡,可以看到千裏以外的事物,能用於行軍打仗。

將原料沙子、純堿、石灰石倒入加熱爐中,至於純堿是用一種生長在鹽沼旁的特殊植物,鹽麥芽,把它們燃燒後得到的草木灰用水浸泡過濾,然後煮沸。最後析出的就是白色物質的純堿。

秦晁和謝妙在一旁記錄數據,這一次燒出來的已經比之前的成色好了太多,但是還是泛著些青綠色。

玻璃的吹製方麵還無法做到用機器,還得是人工吹製。在琉璃作為裝飾品流通的現在,琉璃工匠到處都是,還有大部分都自己開店鋪,安寧就有一家。畢竟琉璃可是富貴人家最愛的裝飾品。

流民中就有些個琉璃工匠,經過考察期和情報部的觀察後,現在他們正把這次燒製出來的玻璃吹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蘇識曉看了謝妙送過來的成品玻璃杯子,透著光散發出絢麗的色彩。

“等實驗出來無色透明的玻璃後,讓工匠吹成一些小的圓球,製成玻璃珠。”

玻璃珠可是好東西,當初哥倫布可是拿著玻璃珠換到了南美洲土著的黃金。

這些人傻錢多的世家皇族們,他們的錢不賺白不賺啊。

謝妙領了命下去。

蘇識曉看著紙糊的窗戶,終於可以換上玻璃窗了,媽的,這該死的古代不是人呆的,什麼都沒有。

玻璃廠建造在華安區,現在的安寧比原來大了一倍不止。蘇識曉便讓袁風待著第二屆入學的學生們繪測了整個安寧城的路線,又將那些地方設為站,還有公共牛車的路線。

袁風來交公車方案的時候眼睛下麵都是烏青的一片,有一瞬間讓蘇識曉懷疑自己是不是對手底下的人壓榨的太過分了。

然後四個輪子的公共牛車就這樣正式誕生了,隻需要一文錢,不管坐幾站都是一文錢,哪怕從開始坐到結束。

這樣住在主城區要去華安區的玻璃廠上工的人也不用起個大早,回家也方便,而普通的百姓走親訪友什麼的,也方便。

蘇識曉還設置了一個集市,方便這些莊戶和農戶人家賣東西,還有以物換物。

安寧活了過來,不管是這個城裏的百姓,還是這個城裏的經濟,都活了過來。

同時另一個好消息傳來,騰明和劉舒惠經過了大半年的教徒和閉關,還有蘇識曉源源不斷送過去的解剖素材,她們兩個人自我感覺已經可以開設醫館了。

同時實驗室製作出來的青黴素,也在讓她們實驗著,致死率已經從50下降到百分之40了。

雖說這個數據依舊難看,但是至少不是剛製出來百分之50那麼恐怖。

“將越康原來的那處宅院推了改成醫館吧,設計圖我會讓方老師一會送過去,你們先去告示區宣傳著。”

方若儀現在已經不願意被人叫太守夫人了,既然參與到了這個體係中來,她想要有屬於自己的名字,而不是誰的附屬。

“越康原來的那處宅院不算太大,但是做個醫館足夠了。”

蘇識曉耐心的講解了她想要的醫館的樣子,方若儀認真的記著筆記。

“一周後應該能將圖紙交給你,你若是要的急……”

“無妨,醫館的事不急,外祖母慢慢來。”

方若儀與蘇識曉隨後便聊起了救濟所的孩子目前的學習情況。

齊思這時走了進來,對蘇識曉說:“曉兒,你要的大量的甘蔗我已經拖你舅舅給你弄到了,若真能製出雪一樣的糖。”

這利潤,怕是比肥皂廠和香水廠加起來都多。

蘇識曉站起來舒展了一下身子,回頭對方若儀笑著說道:“外祖母,我要打算種甘蔗了。”

方若儀裝作生氣的說道:“是是是,我的主公大人,我這就選一處我的莊子讓他們全都種甘蔗。”

製糖的水車是早就製好了在河邊的,和灌溉的水車大同小異,隻是加了一個榨汁的滾輪,在另一邊接了一長片竹片,好將榨的汁收集在蒸餾水衝洗過的木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