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1 / 3)

建平城, 盧氏府邸中。

大周以忠孝治天下,姨祖母抱恙在身,盧沅光自然請假在家中照料。

府中雖然人來人往, 卻沒什麼交談的動靜——眾人皆知, 盧中茂病勢已重, 據醫官診斷,至多還有不到一個月功夫, 這裏就要準備著開始辦喪事。

一位盧姓年輕人親自端著熱水從廊下走過,忽然駐足,詢問家中仆役:“外頭何事如此喧嘩?”

仆役奉命前去打探, 片刻後匆匆跑回:“回稟少君,是宮中使者前來探望。”

宮中使者確實過來了, 而且還是景苑那邊的人,不過打頭卻是池常侍。

——池儀此次被天子留在了城裏, 那些內官肯定是先過來找的她, 之後再一道過來盧氏的府邸上,盧氏族人思忖, 既然會特地拉上那位散騎常侍一起,那這次探望,多半有些鄭重。

果不其然, 池常侍麵上帶笑, 客氣道:“下官今日奉陛下之命,過來探望盧博士。”

接到消息趕來的盧沅光拱手:“有勞。”

池儀:“陛下聽聞盧博士偶感小恙,令下官送了幾丸藥過來。”

盧沅光聞言動作一頓, 末了還是依照待客的禮節, 將人引入內室。

皇帝給大臣賜藥通常有兩種可能, 一是確實想救人, 二是準備送人早點上路。

重病在身的盧中茂自然並不懷疑天子的用心,倘若皇帝當真有心要她的命,那直接等著就好,以天子的聰明,絕不會多此一舉。

池儀微微頷首,站在她身後的醫官立刻走上前,將帶著的藥物取出。

盒子裏裝著兩隻小小的白玉瓶子,瓶身上貼了簽條,一隻上麵寫著“木中丹”,一隻寫著“硫丹”。

盧沅光跟池儀都是熟悉皇帝字跡的人,立刻看出,那簽條上的名字,乃是陛下親筆所書。

——城內近來有些風聲傳揚,聽說皇帝最近跑去景苑,是在開爐煉丹,盧沅光本來不信,看到簽條上的字,又有些不確定起來。

池儀對盧沅光道:“盧博士今日可用膳了?若是不曾,還請先進一些飯食。”

——這是溫晏然的囑咐,她隻是簡單做了一下藥物實驗,確定東西吃不死人,但對腸溶效果還不是很自信,萬一丸子在胃裏提前崩解了,有點吃食墊著,好歹也不算空腹吃藥。

盧沅光點頭,讓家中仆役奉上了早就準備好的湯餅。

在大周,湯餅指的是水煮的麵食,到了後世,這種類型的食物就會慢慢分化成疙瘩湯、麵條等親民的吃食,不過在這個時代,不說尋常百姓,一些家中貧寒的小官吏,平常都很難吃到類似的精細軟麵。

所以皇帝給臣子賜菜,除了象征性意義之外,也確實是一種很實用的關切方式。

湯餅雖軟,但對病人而言還是太厚了一些,盧中茂讓家中仆役給自己盛了一小碗,然後仔細吃完,末了再把湯汁喝淨。

天子偏好大米,南邊進貢了不少到建平,這些湯餅是用宮中賜下的上好稻穀所磨製的,盧中茂不是不想多吃,而是受病情影響,已經無法多吃。

池儀的目光在屋內陳設上一掃而過。

士族跟士族也有所不同,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時代,哪怕同一族中,會存在隻肯吃細白麵食、隻肯穿綢緞衣服、隻肯坐車而絕不願意騎馬,除了讀經外毫無能為的紈絝,也有盧中茂這樣,注意自我約束的道德君子。據市監探查,此人並非病重作偽,而是平時就不注重享受,哪怕剛生病那會子,也隻是煮些豆粥食用。

醫官倒了杯溫開水,請盧中茂服藥。

盧中茂看著兩隻玉瓶,片刻後歎道:“在下不能吃這些。”

她清楚自己的身體情況,自知時日無多,若是在此刻選擇服用皇帝所賜藥物,那萬一出了事,青史曆曆,豈不是讓天平白子背上鴆殺大臣的名聲?

縱然沒有實證,然而人心詭譎,不可加以不防範。

——盧中茂會有這種想法,主要原因自然是對大周醫藥水平有著充分的了解。

池儀也了解大周的醫藥水平,但她更信任天子的能為,當下微微一笑,從醫官手中取過藥品,道:“若是博士不肯,陛下恐怕得從景苑回來,親自勸盧長用藥。”

盧中茂看了池儀一眼,歎:“池君年紀雖小,卻已有名宦之態,就不能為我勸一勸陛下麼?”

池儀搖頭:“儀並非名宦,隻因天子乃是明君。”又低聲勸道,“博士無須多慮,陛下登基至今,朝野間何曾少過非議,然而鴟鳥再如何鳴叫,又怎麼會影響到心懷高遠的鵷鶵呢?”

盧中茂默然半晌,終究還是點了點頭。

一個要推行鄉學,教化百姓的皇帝,的確不會把除了家世以外毫無可取之處的人的揣度議論放在心上,對天子這樣的人來說,隻要她自己已經打定主意,旁人便難以動搖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