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2章 第22章(1 / 3)

劉鈞案轟動一時,連先前厭勝一案也被算成了是劉鈞栽贓陷害,崔太妃更是無辜牽連。如此一來,趙樸官複原職,京城百姓無不稱讚陛下小小年紀英明神武,堪當大任。

戚卓容比從前忙了不少。好在近期京中世家人人自危,都循規蹈矩不再生事,她也有空去搜一搜劉鈞的屋子。他在皇宮中的房間早已空置,被嫌晦氣;大時雍坊的宅子也已被抄,門上貼了封條,無人敢接近;唯有黃華坊的宅子,因不在他名下所以得以保全。戚卓容查了查才發現,這宅子的上一任主人是個商戶,實際都死了幾年了,但一直未被銷戶,摸回商戶的原籍一查,才知那商戶曾和當地府尹有勾結往來,這宅子約莫就是府尹送給劉鈞的。

戚卓容找了個深夜出宮,去清點劉鈞藏物。這偌大宮城中曾布滿劉鈞耳目,在劉鈞死後也被她連根拔起一片,美其名曰是都察院彈劾太緊,百姓多非議,才要將這些人查辦下去,以維護皇室體麵。太後雖有微詞,但有陳敬警告在前,以安撫民心為第一要務,她最終還是沒說什麼。

劉鈞一死,戚卓容大展鋒芒,第一件事就是跟小皇帝要了個令牌,見此令如同見陛下手諭,不得阻攔,於是她就這麼大搖大擺在半夜出了宮。

夜裏宵禁,馬車行駛在空曠的街道上,最後在一處燈籠坊前停下。戚卓容孤身一人入了坊中,其餘人等候立在外。燈籠坊是芥陽前不久剛盤下的一個商坊,用的戚卓容給的銀票做本錢,裏頭雇了一對紮燈籠的夫婦。芥陽引了戚卓容進屋,隻讓她放心地去做事,該有的燈籠自己都會清點好,一並送到馬車上。

戚卓容換了身窄袖黑衣,動用輕功潛進了劉鈞在黃花坊的宅子。那宅子裏藏了不少賄賂,戚卓容掃了幾眼,約有萬兩以上。她又去摸屋子裏的機關,最後被她翻出一道暗櫃,裏麵整齊放著幾疊書信,還用火漆印封了口,以免有人拆動。她皺著眉頭粗略看了看,臉色陰沉如水。

回到燈籠坊,已是二刻之後。她從後門進去,重新換上內宦袍服。芥陽不宜見宮人,隻讓那夫婦倆提著幾串燈籠送戚卓容出去。

戚卓容回到馬車上,隨手翻了一個遞給駕車的小太監:“喏。”

小太監驚道:“怎麼還有小的份?這不都是給陛下采買的嗎?”燈籠在夜裏方能顯得好看,因此對於他們深夜出門為小皇帝采買燈籠一事,他們也深信不疑。

戚卓容道:“快要冬至了,陛下說要與民同樂。你也沾沾光。”

小太監謝了陛下,笑著收下了。

第二天,小皇帝氣衝衝地來質問戚卓容:“聽說你昨夜打著朕的旗號溜出宮?”

戚卓容:“是的,陛下。奴婢買了不少好看的燈籠,正準備讓大家掛上——民間做的東西有時候天馬行空,比宮裏頭工匠精雕細琢出來的,反倒更有意趣。”

小皇帝探頭往外看了一眼,見確實有宮人在搭著梯子掛燈籠,嘀嘀咕咕道:“夜裏點了給朕看。”

“那是自然。”

“快冬至了,母後今日心情好,還賞了我一棵珊瑚樹。”小皇帝伸出手,“你沒什麼東西要送給朕的嗎?”

“有啊。”戚卓容慢悠悠地從袖裏掏出一疊書信,“這是昨日奴婢夜探劉鈞暗宅所得,請陛下過目。”

小皇帝接過看了幾張,臉色也變了:“這是……”

“劉鈞和各處官員勾結的書信。”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直接傳訊,但總有見不上麵,需要書信溝通的時候。但戚卓容還是輕歎了一聲:“可惜他們狡猾,信件大多用密語書寫,多含隱喻和指代,並不能作為直接的證據。”

“已經很好了。”小皇帝神色肅穆地收起來,“朕改日與太傅好好商討一番。戚卓容,你不錯,朕免了你私自出宮之罪。”

戚卓容但笑不語。

在她床下的暗格裏,還有劉鈞與陳敬的手書各一封。她私藏這兩封,不為別的,隻因為信件上寫有“燕”字,乍一看是在談論春日新燕築巢,但她知道不是。她要日日夜夜把它們翻出來看,將每字每句都烙在心裏,記住他們是如何為一己私利,血洗了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