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阿難下凡降小妖(1 / 2)

靈山,大雷音寺。

寶刹內禪光瑞靄,佛祖端坐蓮花台,其下十大弟子,三千揭諦、五百羅漢,眾比丘僧,比丘尼皆靜聽佛語。

“而今凡間大宋江山頻危,流寇猖獗,妖魔作孽,道門勢起,我欲派一名弟子下凡,平息亂世,弘揚佛法,眾弟子有隨願住?”

寶刹內鴉雀無聲。

如今大宋外有金遼兩國虎視眈眈,殺伐不斷,內有佞臣妖魔作崇。

宋微宗趙佶昏聵無能,為保帝位,崇道抑佛,大宣神道,自封: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意君權神授。

亂世菩提不問事,太平佛門迎香客。

更涉及佛道之爭,一個不慎落個金身破碎,魂飛魄散,誰都不願趟渾水。

大弟子摩訶迦葉沉思片刻,口湧佛號:

“天下有道則隱,無道則見,佛道之爭,興哀交替,如今老君背劍救蒼生,我佛門插上一腳怕是不妥,望世尊三思。”

佛祖笑而不語,看向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

目犍連雙手合十,沉眉道:“世尊,降龍師弟下凡走了一遭,化身濟公邋裏邋遢,不修邊幅,將佛門的麵子丟的一幹二淨,而今回來仍然瘋瘋癲癲,酒肉不離手,荒唐至極,望世尊此次好生甄別人選。”

佛祖一想到降龍羅漢就頭疼,長歎一氣,又看向弟子阿難。

阿難氣態儒雅,正手捧經文,目不轉睛。

佛祖:“阿難,你看的是何經文?”

阿難將書合上,輕答道:“回世尊,降龍師兄從凡間歸來,說我此生情根未盡,難證佛果,送我一本《遊仙窟》,讓我好生觀看,磨勵佛心?”

佛祖:“《遊仙窟》,是何高深經文?”

阿難坦誠回言:“稟世尊,不是經文,講述的是大唐一些風流才子和女仙的華麗豔遇,內容逼真,栩栩如生。”

目犍連突然厲聲道:“阿難,此等經文,竟然一人獨吞,你眼裏還有沒有我們這幫師兄?”

摩訶迦葉:“正是,同門情義何在?”

佛祖怒目圓睜,大手一招,阿難的《遊仙窟》落於其手,翻閱了片刻,氣得麵紅耳赤。

“降龍何在?”

阿難諾諾道:“稟世尊,降龍師兄正在後山撥金翅大雕的鳥毛,準備烤雕喝酒。”

佛祖怒氣隱發,大弟子摩訶迦葉站起身怒斥:“無法無天,我去代世尊好好教訓下降龍師弟。”

目犍連:“我去助師兄一臂之力。”

“去吧!”佛祖平複著怒火,望著阿難:“阿難,你可願往凡間一行。”

阿難:“聽從世尊吩咐!”

佛祖輕點額首,阿難在十大弟子中博聞第一,體態俊美,天性慈悲溫和,深得眾僧和比丘尼愛慕,此次下凡,即可攢功德,又可磨勵佛心。

佛祖五指輕揮,一串黑色佛珠落於阿難之手。

“下凡後助趙佶平定亂世,力取大宋國師之位,此降魔天珠共108顆,可防魔護體,另有諸多妙用,戴上自知,需謹記,成就108件功德,黑珠變金,功德即為圓滿,方可回佛國,去吧!”

阿難俯首跪拜,金身留於寶刹內,元神法象起身而行。

身後眾佛口號齊喧:“願師兄功德圓滿,早歸佛國。”

阿難法象步至殿外,正欲化成佛光遁入凡間,摩訶迦葉和目犍連一前一後夾著降龍走來。

降龍口齒粘牙:“師兄……兄欲……去……去……所何為?”

阿難法相悲天憫人:“領世尊佛旨,下凡平妖魔,濟太平!”

降龍抹了抹嘴邊的肉油,突然話語利索起來:

“人間可怕的不是妖魔,是人心,師兄定要小心從事,妖魔能渡則渡,不可渡,則殺,凡人很不講理,嘴巴磨破皮也沒用。”

阿難點頭致謝,降龍在人間蕩妖除魔,歸來後整日瘋瘋癲癲,被折磨的不輕,可見人間非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