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簡回到寧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陪湯小涵相親,這次相親的結果卻是誰也沒有想到的。表嬸介紹的上尉軍官馮寧,四個月後成了舒簡的丈夫。後來說起這事,湯小涵每每會感歎,“緣分的事情真的很難說啊。”
相親約在一個周末的晚上,表嬸家樓下的林蔭路上。湯小涵出於對相親這種事情本能的反感和不屑,除了禮貌上穿了一件比較整齊的衣服,連妝都懶得化,去的路上跟舒簡商量著,打發了那個上尉之後去哪吃飯。
舒簡一本正經地提醒她,做人要厚道,人家好歹也是請了假來的,禮貌上應該和人家吃頓飯。湯小涵頗不以為然:“這種相親是純粹的浪費時間,我怎麼可能找個當兵的,我對部隊完全沒有概念,還有他隻是個軍校的本科生,估計沒什麼共同語言可以吃完一頓飯。”
說著說著就到了地方,湯小涵左顧右盼沒看見有穿軍裝的,穿著便裝的馮寧從馬路對麵走過來.以兩個女生對於軍人有限的想象力來說,馮寧是個例外,湯小涵說,他挺帥的
寧城是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也有很多部隊院校,舒簡經常能夠看見穿著軍裝的士兵或軍官,但對於他們實在缺乏了解,她對濃眉大眼的馮寧的第一個反應是:“他幹嗎不穿軍裝呢。”
馮寧之所以不穿軍裝,是不想人家看熱鬧一樣的看著兩個素不相識的男女彼此有禮貌地自我介紹。他的處境和湯小涵一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事發生在21世紀也是可能的。
他有青梅竹馬的女友,隻是遭到父母的一致反對,尤其是母親,堅定地反對他們的來往。老太太的理由是,隔的太遠了。馮寧的女友唐玫現在還在北京讀研。其實還有一個理由,老太太說不出口,女孩子自幼父母雙亡,是個孤兒,老太太可憐她小小的年紀沒有父母,過去鄰裏鄰居地住著少不了照應她些,一來二去,就沒想到兩小無猜的感情發展起來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馮寧在上海讀軍校的時候就和北京大學讀書的唐玫書來信往,感情升溫了。要平常人看來,兩個人是十分般配的一對,可老太太有自己的看法,她固執地認為,一個自小父母雙亡的孤兒,即便她聰明乖巧,勤奮上進,畢竟是有著人生某種缺憾的,她沒有一絲半點瞧不起一個孤兒的意思,她甚至可以把唐玫當親生女兒一樣疼愛,但是對於她這最心愛的小兒子來說,娶妻是人生至關重要的大事,不可以有一絲半點的差池,她不能拿這個賭。
盡管知道自己反對的理由有些牽強,老太太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並且立刻付諸行動,給兒子安排相親。她堅定地相信,隻要兒子多見幾個好女孩,一定會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在這件事情上,老太太的遠見卓識在幾個月後得到了徹底的印證和完全的勝利。
對於馮家老爺子來說,他反對的理由更為現實,仕途上打拚了一輩子的馮至和,35歲當常務副縣長,45歲成為一局之長,他深深知道男人成家立業對於事業的幫助有多大,如果當年他不是娶了縣委組織部長的女兒,那有這麼順利,當然,馮致和名牌大學的招牌在一個小縣城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資本。
從他自己的親身經曆出發,他也認為兒子在婚姻問題上是要十分慎重的,感情固然重要,門當戶對更加重要,唐玫盡管十分出色,顯然不能符合馮家擇媳的標準。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馮致和已經在考慮兒子將來轉業的問題。
馮家大兒子馮軍已經在另一個城市安家立業,小有成就,他的嶽父也是當地實權派人物,隻有一個獨生女兒,想要馮軍將來回到身邊是不可能的,馮寧是他最疼愛的小兒子,他一心想要把他調回自己身邊來,這是中國人的老傳統,人老了,希望自己的身邊不要那麼寂寞。而且馮寧除去當兵和軍校的幾年外,自小沒離開過父母,不象哥哥,是放在外祖母家長大的,因此,馮致和夫婦對這個小兒子更偏愛些,也是有的。
因此,對於馮寧的前途,馮致和夫婦已經有了安排,那麼馮寧的婚事當然是這項安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首要而基本的條件是,這個女孩子必須已經或者有寧城的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