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娛圈內,知情者一直稱呼寧浩然神童、天才、妖孽。
他從小就在文娛方麵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不僅學習能力強,更可貴的是創意無限。有圈內人說,寧氏娛樂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內最大的娛樂公司,其中有不少是寧浩然的功勞。
然而,或許是天妒英才,寧浩然在五歲時得了一種怪病。他的神經從腳趾開始壞死,一直慢慢往上延伸。八歲時,他坐上輪椅。十七歲時,他的脖子以下徹底失去了活動能力。也因此,他在去世時,身高不足一米五,體重不過六十斤。
在寧浩然患病初期,其父寧有才就開始帶他全世界求醫。但是,在嚐試了多種治療方案之後,寧浩然的病情也絲毫不見起色。後來,一位世界最權威的神經科專家確診,寧浩然的病為絕症,且他最多可以活到18歲。
寧有才夫婦在得知兒子的病情後心如刀絞,他們自然不會將真實情況告訴兒子。但寧浩然的高智商,還是讓他很容易得知了自己已被注定的命運。
沒有撕心裂肺的痛哭,也沒有抱怨上天的不公,寧浩然平靜地接受了殘忍的現實。他當時隻給父母提出了兩點請求:一是請他們再要一個孩子,以便在自己去世後能夠照顧二老;另一個則是要自己支配剩餘的時間。
寧有才夫婦含淚答應,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對兒子的請求,唯有全力支持。
自此之後,寧浩然開始了一天當做兩天過的生活。他每天睡眠不超過四個小時。他說自己十八歲後睡覺的時間很多,現在就不用睡了。
十幾年的時間,他白天學習樂器演奏、作曲編曲、演唱技巧,有時也會到合適的片場學導演、攝影等等;晚上的時間,他則用來看書和練字畫畫。
身邊的人,包括寧有才夫婦,對寧浩然的行為都無法理解。明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卻不去享受生活,也不知道他到底圖的什麼。
圖什麼?
寧浩然給出的答案簡單直白,那就是“我喜歡!”
他給電視台策劃節目,幫助內地電影做特效,為香港電影做編劇,並且大力挖掘和培養娛樂新力量。如今,許多的經典歌曲、影視作品背後都有寧浩然的影子,而很多的實力派新人也都是他挖掘出來的。
隻要錢,不出名,這是寧浩然工作的前提。他通過工作獲得了不菲的收益,然後把這些錢全部用作了慈善事業。
沒有以他的名字設立的慈善基金,也不接納任何的社會捐款,寧浩然隻是默默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
他給最貧困山區捐建了十幾所希望小學,每年都會給上萬的留守兒童買衣服買書;他為十幾個有誌青年提供了創業資金,自己卻不要一點股份;他經常捐助一些生活貧困卻遇到突發災難的家庭,也不知道有多少身患重病的窮人是在他的資助下康複的……
經常會有消息靈通的媒體想要采訪報道他,可寧浩然全部誠懇地拒絕了。他懇求媒體替他保密,讓他平靜地走完最後的人生。
麵對這樣一個命運坎坷卻如天使般的少年,即使再八卦的媒體也不忍打擾他的平靜,於是寧浩然的事跡一直隻在很小的圈子裏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