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丈夫的的甄繯,成為了大清國最尊貴的女人——太後。然而她這些年的日子過得並不全然順心。將弘瞻出寄果毅親王府,故然是為了讓他能明正言順的成為允禮的兒子,卻也是為了能去乾隆的疑慮以保全這唯一的兒子。然而弘瞻出寄之後的幾年竟漸漸從原本“善詩詞,雅好藏書”的好少年,變成了喜好積聚錢的性子,他“居家尚節儉,俸響之銀,至充棟宇”。【1】
開始幾年甄繯覺得,弘瞻隻要表現得對朝政沒有野心,即使這項愛好不像允禮表現得那樣風雅,也足以令他平安一生。經曆了入宮後這麼多年的沉沉浮浮,她隻希望和允禮的這個兒子,能夠像他的父親一樣遠離朝堂安適一生,隻要別再遇到另一個甄繯就好。
然而以乾隆求全責備的性格,在去除了弘瞻對自己的威脅之後,乾隆的江山也隨著時間的過去漸漸穩固,他回想起太後自少年時的關愛,又一心希望把弘瞻這個弟弟培養成一名能臣,以慰太後出寄親子之情。當他以這樣的眼光去看這個乖謬的弟弟時,又對弘瞻的表現不滿了起來。乾隆屢次滿懷期待地將一些不難辦卻易出彩的差使交給弘瞻去辦,卻又在收到關於弘瞻辦差中借機斂財的密折之後屢加訓飭。
兄弟二人的關係就在這樣微妙的氣場中越來越緊張。終於,乾隆二十八年,在審理兩淮鹽政高恒替京師王公大臣販賣人參牟利一案時,又一次牽連出引瞻。高恒供稱:弘曕因欠了商人江起鐠的錢,派王府護衛帶江起鐠到高恒處,托售人參,牟利以償還欠債。此事實在是大失親王身份,乾隆決定給這個弟弟一次挫折教育,讓他以最快的速度成熟起來。
皇上既下決心進一步查究,下麵的人自然不敢怠慢,很快查出弘曕令各處遣關差購買蟒袍、朝衣、刺繡、古玩以及優憐,隻給很少的價錢。又有朝廷茼振官吏,弘曕以門下私人囑托軍機大臣阿裏袞選用,阿裏袞未答應一事。乾隆對此事極為惱火,斥責弘曕“冥心幹預朝政毫無顧忌,一至於此,此風一長,將內務府旗員之不已,外而滿漢職官,內而部院司寺,勢將何所不可……朕實為之寒心。”【2】
見乾隆這次的怒火極盛不同以往,弘瞻也終於坐不住了,想一想隻有去求太後從中斡旋。
“兒臣原是個不通庶務的,蒙陛下不棄每每委以重任,然實在力不從心,難免叫人哄了去不是。”難為弘瞻三十歲的人了還蹭到太後跟前賣萌“還求皇額娘垂憐兒臣,請陛下熄雷霆之怒,日後就讓兒臣安心做個富貴閑人吧。”說著他竟跪在地下,哀怨地看著太後。
甄繯哪裏不知道兒子的心思呢,這些事情起說來嚴重,事實上不說他一個親王了,要細究起來,京中但凡得意一點的朝臣又有哪個是幹淨的。大約弘瞻以為與“謀國”比起來,這樣小事反倒無傷大雅,總好過當年聖祖爺的八阿哥那樣的“好名聲”不能讓皇帝放心吧。也許最初斂財並不是他的真心,奈何時間久了入戲太深。
“快起來吧,少在我跟前弄鬼。”甄繯示意槿汐將一隻小凳移到炕前,令弘瞻坐在身側,伸出手去像兒子幼時那樣輕撫了撫他的頭“你怕槍打出頭鳥,情願做個閑散王爺,這也是我當年讓你出寄時存的心思。可你想過沒有,皇上為什麼屢屢讓你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