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說:為什麼呢?
逢玉搶先插話:因為果實累累就在眼前嘛!
紅梅認真的:這個眼前不是你說的眼前
的眼前,不,我是說,這個眼前不是現在的眼前,而是指的累累碩果出現在眼前時的眼前。
逢玉笑笑:哎呀,大姐在說繞口令嗎?大姐,看你解釋得多吃力,你就說這個眼前是麵前的意思不就行了。
紅玉經過認真思考,說出自己的理解:這個問題我想清楚了,這個眼前所指的時間,爸爸在詩裏已經交待得很清楚,就是“有朝一日花授粉”成功的那時呀!
大家都表示同意紅玉的分析,紅梅摟著紅玉說:我們的紅玉學會獨立思考了。
走進說經台大門,兩廊陳列著許多古代石碑,說明了樓觀台的曆史衍變。石碑上刻的是文言文,德仁就給他們解釋:周代函穀關令尹喜在此結草為樓,以觀天象。有一天他見紫氣東來,就迎接老子從函穀關到草樓南麵高台講授道德經,留下了遺跡說經台,這就是樓觀台名稱的由來,這裏也就成了道教的發源地之一。
他們沿著環形的石徑向上攀登,在拐彎處有一小廟,裏麵僅僅可以容納一個端坐著的花臉黑虎靈官,秀蘭進前作揖說了聲阿彌陀佛,紅梅指著廟門前貼著的一幅對聯說:媽,你看對聯上都反對燒香磕頭,你還講迷信呢?
大家看對聯時,上麵赫然寫道:
胸懷邪僻燒香磕頭也枉然,
心地持正見我不跪又何妨。
大家正在觀看對聯時,一個過路的遊客說:這幅對聯是樓觀台新來的一位主持寫的,人們詢問原因時,他說道教是一種信仰,並不要求人們一定要燒香磕頭,隻要心地善良、不存邪念就好。
秀蘭說:這個意思我懂,口善心不善,枉把彌陀念。
大家都笑了,德仁說:這個主持很開明,他在提倡光明正大,人心向善,剔除邪念。
大家繼續向上攀登,到達山頂的老子祠。這裏是老子講學的地方,老子就是在這裏寫下了著名的《道德經》五千言。門內兩旁立著《道德經》碑,共四通,東邊兩通刻於唐代,用楷書書寫,為唐正本《道德經》。西邊兩通刻於元代,民間稱之為梅花篆字《道德經》,是元代著名書法家高文舉用古篆書寫的。逢玉一本正經地仰望著楷書《道德經》石碑,口裏念念有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嗬嗬,這和讀天書一樣。
逢玉呆頭呆腦的樣子,兩字一頓地讀著道德經,惹得眾人哈哈大笑。紅梅說:哎呀,道德經本身就是難懂的文言文,加上你兩字
斷句,就更難理解了。我來過樓觀台,道德經開頭這兩句還大體理解,我講一講吧。首先要正確斷句,三字一頓,這樣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說,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原理,那它就是平常的道。因為它並非一般的道,要用言語來表述就很困難而深奧。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平常的名。因為它並非普通的名,要說明它也很深奧。
紅玉說:姐姐,你不解釋,我是糊裏糊塗的;你一解釋,我反而模模糊糊的了。
逢玉、懷玉吃吃地笑著,德仁說:算了,道德經深奧難懂,人們爭論了兩千年。老子是要研究宇宙萬物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但是在科學不夠發達的古代,當然說來說去,是玄而又玄的了。
他們走到老子祠前,被一種奇異的景象吸引住了。一棵古柏挺立如柱,高聳入雲,身上纏著一株粗如巨蟒的紫藤,直至頂端,紫藤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柏樹卻幹枯死去。大家歎息聲聲:好好的一棵柏樹,卻被紫藤纏繞死了。
紅玉說:要怪就怪在柏樹旁邊種紫藤的人,明明知道紫藤沒有主幹,必須依靠其他樹木去攀緣,卻偏偏把它種這棵柏樹旁邊。
紅梅輕輕地哼起了《劉三姐》的插曲:山中隻見藤纏樹,
世上哪見樹纏藤?
青藤若是不纏樹,
枉過一春又一春。
紅玉仔細地瞅著紅梅,好像哥倫布發現
新大陸似地喊起來:姐姐,我發現你的秘密了,你敢不敢讓我說出來呢?
紅梅十分鎮靜地:肚裏沒冷病,不怕吃西瓜,我啥秘密也沒有,你能說什麼呢?
紅玉又裝模作樣地瞅瞅紅梅:姐姐,你說你沒有秘密,我看來看去,也覺得你真的沒有什麼秘密,既然沒有秘密,還有什麼說的呢?嘻嘻……
大家也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