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頁·新中國成立的一步步坎坷 上(1 / 3)

1.九一八事變1931.9.18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標誌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

2.中華蘇維埃工農兵代表大會1931.11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主席***,定都瑞金(中央蘇區-瑞金縣),以中國工農紅軍作為國家的武裝力量。

3.一·二八事變1932.1.28

一·二八事變,又稱一·二八淞滬抗戰,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並圖謀侵占中國東部沿海富庶區域,而在1932年1月28日蓄意發動的侵略事件。

4.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被迫放棄中央蘇區,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同月,組建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辦事處,統一領導中央蘇區留守軍民的鬥爭。

5.紅軍長征1934.10——1936.10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裏,紅一方麵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麵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麵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裏長征的勝利結束。

6.湘江戰役1934.11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的戰役。

湘江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遊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誌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紛紛要求改換領導。

湘江慘勝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確立了以***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在紅軍及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中國革命一個傑出人物正式登上曆史舞台,標誌著中國紅軍翻開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