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

我在國企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我們辦公室有就五個人

五十多的李主任,四十多的鄭副主任,辦事員小鄧和我

後來我發現,大家都很清閑

我十分擔心大家將會變得碌碌無為

我總結了一個道理

我如果一個人五年後或十年後的生活狀態和現在的生活狀態相差無幾,那麼他已經被舒適區淪陷了

後來我想離開這個地方

一次

我和李主任出去買東西

李主任:你進了這個單位相當於進了保險箱,這裏壓力小,競爭小,福利又好,吃喝拉撒全包,連我們用的衛生紙都是單位發的,對了,你是通過什麼關係進來的?

就這樣,我們說起了家常

李主任向售貨員要了兩支筆

我感覺有個聲音告訴我

我絕不能繼續留在這裏,絕不能和這樣一位貪小便宜的人朝夕相處

我一個安逸、穩固狹小的空間,如同球進青蛙的一口井,讓你看不到遠方,卻養成隻關心雞毛蒜皮的習性

後來我把自己要辭職的想法告訴爸媽

他們說我是靠關係進去的

他們不同意我辭職,後來我領爸媽看電影

我我明白了:該分手時不要猶豫,該說在電視不要回頭,該拉黑的時候不要糾結,及時抽身才能擁抱未來

我隻有跳出舒適區,才能擁抱多種可能性

我沒有一隻青蛙希望被慢慢煮熟,沒有人希望過一種一眼能看到頭的生活

我不要在年輕的時候把日子過成重複的“滴答”聲,也不要在該奮鬥的時候追求舒適和穩定

我這個世界讓人頹廢的方式有很多,一直待在舒適圈便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種

1987年一位諾貝爾獲得者說

我認為我在幼兒園所學到的知識對我最重要

我為孩子讀幼兒園操碎了心,鄰居聽說後向我推薦一家幼兒園,並向我講述了院長的故事

一個女孩子在銀行工作,每天做著一樣的事情,所以她辭職了

女孩親手砸掉了自己的鐵飯碗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幼兒園老師

我認為當幼兒園老師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職業,是幼兒園老師在我失去母愛的時候給予我關心和愛護

女孩的家距離幼兒園很遠,所以女孩每天上班需要兩個小時

外婆說她以後連對象都找不到

果然,三年後她對象沒找到,但是她做了二十幾個媽,吃喝拉撒都歸她管

三年後她的表現得到院長的認可,提升為院長,但是她辭職了

女孩像自己的親朋好友借了一些錢,到北京開了一家你自己理想的幼兒園,處處為孩子們著想

後來美國的一名博士和女孩結了婚

我也寧願花上半個小時也願意把孩子送到這個幼兒園

我《誰動了我的奶酪》其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一個道理:當穩定的生活環境被打破後,有的人積極麵對,有的人怨天尤人,可是最終利益的是那些擁有應變能力的人

因為工作原因,我認識了一個程序開發者張遠

他已經和我印象中有極大的不同:十分文雅

有一次總經理提出一個行業新行技術問題,張遠什麼也沒回答上來

後來張遠努力學習,跟上時代

之後張遠辭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