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陸之仍然有些沒回過神,畢竟剛剛從看見那個人影再到自己躲在掩體後,整個過程不到十幾秒,但還是鎮定地打開通訊設備:一個安裝在頭盔外部的小型雙向對話機。
輸入自己的編號,就接入了中隊的作戰中心——由於作戰腦機會議的人數限製,不能有太多的人處於同一個頻道所以申請更進一步的支援或者指令獲取就需要繁瑣一點的中心通訊,相當於一整個中隊百餘號人都在一個後台頻道裏。
那頭確定陸之的身份後做出了回應,陸之暗自計算者狙擊手更精確的位置,但顯然無法做到,隻得在頻道裏回話,“定位我的位置,以北方向八百米至兩千米位置覆蓋轟炸——”
中心在短暫的定位搜索後很快得出這個區域並沒有我軍其他人員後給予了肯定的答複,在陸之聽見製導無人機起飛的引擎後他關掉了通訊。
他其實也隻能預測狙擊手在八百米以外的位置,因為聚能武器幾乎是沒有射擊速度的,經過多重壓縮後的高強度聚能光初始速度達到了1萬公裏,相當於光速的1/30;但頭盔中感應係統中檔的最大範圍是八百米、超出也會有警示,隻是不能確定具體位置,自己又一直啟動著中檔護甲,所以敵人隻有可能在八百米以外的距離
再加上剛剛那一槍知道了光束是從那個位置射過來的,所以他大概知道了暗處敵人的位置。
沒過多長時間,來自空中的警示就在頭盔中響了起來。陸之知道這是己方派出的空中支援,便在原地將聚能步槍改裝,主槍身金屬護目處架上兩腳架,又用身旁幾塊散落在黃沙之外的石頭將立起來的步槍後部雙邊壓住,同時趴下來設定槍械自動開火——武器和護甲是配套的,在護甲中可以操控關掉保險的武器隨意開火。
他將開火頻率設置的非常低,幾乎是舊世界半自動步槍的射速,這能避免後坐力太高讓石頭壓不住導致槍在自動開火是偏倒
當然有兩腳架的支撐並不會發生這種事,但他還是為了保險這麼做了。
隨著自己與己方無人機在中心對接後看見它的位置越來越近,陸之將手槍取下來,在槍身左側將短槍調成自動模式,然後就在護甲中開啟了步槍的自動開火。
一秒兩發的聚能光束“呲——呲——”地朝看不清的黃沙中打去;果不其然北方暗處的狙擊手再次開了槍:一束從對麵射來的聚能將掩體高處打了個對穿。
陸之在對麵槍響後從掩體後站了起來,聚能光束又擊中了他不到一米外的位置。他依舊在掩體的背麵,然後快速地超前跑去。
理論上這一槍沒中,有經驗的狙擊手會稍微下調射擊點繼續射擊。陸之知道這一點,當然要是敵人真這麼做了,掩體肯定擋不住聚能的穿透,那麼如果在原地的自己就一定會被穿過掩體的聚能擊中。
在空中支援還沒到、又想幹掉那個狙擊手的情況下,隻得冒個險吸引其繼續射擊然後自己快速離開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