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大司馬公孫炎在其子公孫驍的煽動下,收買京都衛,策劃了廷變,取締鄭梁一族創下大燕帝國,定都琰都。
三十年後,燕帝歲至古稀,儲君卻仍未卻定,以致各地藩王你爭我奪,國勢每況日下,公孫驍乘機賄賂朝臣,偷偷兵進琰都,逼迫公孫炎傳位,在支持者的擁護下登了基,年號:運福。
公孫驍初登帝位便大肆出兵,希望用鐵腕打壓震懾住各方不滿的諸侯,頓時間,舉國掀起一陣腥風血雨,不僅如此,公孫驍還喜歡酒色,詔令全國,收集美酒美人,在琰都開始大興土木,擴宮造殿,成為帝王的公孫驍開始了他毫無顧忌為所欲為的奢靡生活,上行下效,各方官員逐漸貪腐成風,剝削至極。
運福二年始,百姓就起義不絕,直至運福四年夏,一場足以顛覆大燕帝國的起義在平陽發生。
佃戶薛耿因長期無法交租殺死了田主,舉鐮造反,附近百姓紛紛響應聚集了三百多人,殺死當地官員後,湧向了平陽襄州,途中不斷有百姓加入義軍。
前去鎮壓的平陽的太守申圖遠,因經常克扣士兵軍餉中飽私囊,還常常鞭笞士兵取樂,由此引發軍中嘩變,士兵們集體叛變斬殺了申圖遠,投靠了薛耿。
薛耿領著他們接連攻占了平陽好幾個大城,義軍士氣大漲,嚇得平陽其餘城池紛紛投降,義軍如大火燎原般不到三個月,就席卷了整個平陽,薛耿自封平陽王。
義軍攻城略地,越戰越勇,勢如破竹的攻到了壺關,大燕都城最後的一道防線。
燕軍鎮壓各地冒出來的起義都忙得疲於奔命顧此失彼,哪還有餘力過來壺關抵禦薛耿,琰都的公孫驍不斷給各地諸侯下令勤王,不過除了他的親信朔方王段康領兵四萬救援外,其餘諸侯都是作壁上觀,靜待成敗,絲毫沒有出兵的打算。
薛耿發起進攻壺關好幾次,壺關依舊穩如泰山
於是派人在平陽大量招收士兵,且來者不拒,其中不乏一些遊手好閑,偷雞摸狗之徒前來投靠,義軍猛增,不到一個月就聚集了二十萬眾,僧多粥少,軍餉之缺迫在眉睫,為解軍需之急薛耿默許義軍收刮掠奪平陽貴族豪紳的家產以充軍資,這種默許,導致連普通百姓也被殃及,很多義軍趁機搶劫,不分貧富,一律收刮,百姓稍有不從,就兵刃相向,引得平陽百姓紛紛出逃,義軍的惡名傳向各地。
盡管義軍人數占優,但憑借天險,壺關依然牢不可破,薛耿軍圍關四個月,眼見糧草見底,軍心渙散,依舊沒有破關之策,薛耿開始動搖繼續攻打壺關的想法。
正當薛耿為拿不下壺關憂心焦慮之時,公孫驍卻做出了一個加速壺關陷落的舉動,就是下令讓右廷尉蕭炎選八千弓龍衛去壺關支援。
原來這些龍衛兵大多都是京中的富家子弟,通過賄賂宦官,加入的軍籍,平日不過是披著軍服招搖過市,耀武揚威,做些欺男霸女的惡事,一聽說要上戰場,全都嚇破了膽,連忙揣著銀子拎著鎧甲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雇傭貧民冒名頂替他們,卻不想這些代替的平民最終會與薛耿軍聯合,從而攻下了壺關。
壺關陷落的戰報傳到了皇宮,公孫驍偷偷收拾了金銀細軟,同幾個皇子皇妃們由龍衛護送逃往了前朝都城,臨安,在朔方王段康的接應下,公孫驍在重建的臨安皇宮中開始了繼續享樂。
薛耿占領琰都後,立即被眼前這座雄偉壯觀富麗堂皇的皇宮所迷,急不可耐的在大燕宮殿裏稱了帝,建國:周,號:盛平,然後封侯拜相,娶妃納嬪,在燕宮裏當起了皇帝,享起了樂,至於其他,通通被他拋在了腦後。
周軍進到琰都毫無軍紀,全都貪戀起繁華的琰都來,不覺動起了歪心思,一開始隻是占領原燕官的府邸財產,見他們的皇帝薛耿並不製止,這些官兵更加大膽,開始隨意進出民宅,進行搶奪,甚至殺人,城內百姓個個人心惶惶,生活在恐懼之中,不過一月,繁華的琰都就成了一座滿是兵痞的荒涼之城。
動蕩之時,必出梟雄,域嘉關外有一遊獵族叫戎陀族,部族不過三萬,居無定所,平時以劫掠大燕邊關百姓為生,信奉鷹神,合罕沙河瀚便在此時應運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