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一章(1 / 3)

周冉沒想到,在她二十四歲生日這天,第一個給她唱生日快樂歌的,竟是市政部門的灑水車。

其實準確來說,這首歌並不是特意放給她的。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早中晚三次,隻不過是周冉在生日這天恰巧聽到了而已。

水霧從鼓風機模樣的噴水口裏噴灑而出,散在熾熱的陽光下,形成了短暫而又絢爛的彩虹,歌聲剛遠去,那些水霧就被熾熱的陽光蒸發成了無形的水汽。

周冉坐在臨街的電腦維修店裏,頭頂上方吊著的風扇勻速轉動著,盡職盡責地驅散著午後的悶熱。

維修店的店主是個和她年紀差不多的男生,正趴在櫃台上拆解她半個小時之前送來的筆記本。

在過去半個小時裏,周冉眼看著他眉頭越皺越深,表情也從剛開始的輕鬆自信變成了此刻的凝重吃力,汗珠早就已經沾濕了他的額頭。

周冉剛想問一下她這台筆記本是不是沒救了,就聽店主小哥發出一聲沉悶的歎息。

隨後他直起腰,單手摘下黑框眼睛,另一隻手在額上抹了一把,道:“美女,你這電腦硬件故障,隻能返廠,我這兒解決不了。”

周冉對於這結果並不意外,這台電腦滿打滿算已經用了七年,幾個月前開始經常無緣無故重啟,也是時候該退役了。

她從轉椅上跳了下去,問道:“那裏麵的文件還能找回來嗎?”

今早起來搜集到的一些素材,還沒來得及保存電腦就黑屏了,重啟也沒能恢複。素材雖然不多,但周冉還是希望盡量能找回來。

“應該可以,我拆一下硬盤和內存條。”

店主很熟練地將硬盤和內存條取了下來,又將它們接到了店裏的台式機上,很快,周冉看見了他那皺在一起的眉毛。

“裏麵怎麼是空的?”

“空的?”周冉走過去,“怎麼可能是空的?我裏麵明明存了很多……”

她的話還沒說完,就已經看到了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已用存儲空間——0。

店主用手指扶了一下眼鏡,“你這電腦……”

他嘖了一下,又接著說:“有點不太正常啊,一般來說,就算格式化,這個硬盤已用存儲容量也不至於是零啊。”

“剛剛就一直想問您,您這電腦什麼牌子的,在哪兒買的?”

配件都不是市麵上有的牌子,裏裏外外連個logo都沒有一個,他這個電子產品的骨灰級發燒友,愣是連這台電腦的品牌都認不出來。

“家裏長輩的,年代太久,記不清了。”周冉盯著顯示屏,0字節,意味著她存在電腦裏的文件資料全都沒了。

還好她有上傳雲端的習慣,損失不大。

“你這連牌子也不知道,看來也沒法返廠了。”店主手撐在櫃台的玻璃台麵上,“這樣吧,兩百塊,你賣給我。”

“兩百塊?”

周冉盯著已經被大卸八塊的筆記本,笑了笑,“這未免也太低了點。”

她不太懂電子設備的回收價,但從小受母親的耳濡目染,也知道討價還價的套路。

“那你想要多少?”

“七百。”

“美女,您這是在逗我嗎?七百塊太高了。”

“六百,不能再低了。”

“再降五十,我轉賬給你。”

“支付寶還是微信?”

……

日頭正毒,周冉推開厚重的玻璃門走出維修店的時候,賬戶裏多了五百五十塊。

家就在街對麵的小區,周冉撐開遮陽傘,四下看了看,朝著街角那家新開的火鍋店走去。

早就過了飯點,火鍋店裏冷冷清清,周冉進門的時候店員正坐在一起吃工作餐。

看到有顧客進門,店員很有職業素養地起身迎接,給周冉介紹起了店裏的特色。

這家火鍋店不是那種遍布全國的連鎖店,聽說是一對四川老夫妻開的,之前開在城南榆林巷那邊,因為那邊拆遷,這才轉到了這兒。

周冉點了個鴛鴦鍋,葷素又各點了幾樣。

上菜的速度很快,服務員幫周冉把火打開,招呼了一聲,又去吃飯去了。

紅油湯底沸騰翻滾,裹滿辣椒的牛肉片在滾鍋裏七上七下,浸潤了滿滿的鮮亮紅油,最終穩穩地被周冉放在了麵前的油碟裏。

周冉用竹筷攪動了一下,讓肉片和麻油蒜末等充分接觸碰撞,幾秒鍾的等待之後,她滿懷期待地準備一品這所謂的‘秘製麻辣牛肉’的味道。

可這肉片才剛夾起,桌子上手機震動地嗡嗡聲卻打斷了她。

看著屏幕上出現的名字,周冉立馬放下筷子去拿手機。

打電話來的是責編陳露,算是周冉的伯樂,行事曆來沉穩,今天電話裏的語氣卻透著激動:“我這邊剛接到通知,《驕陽》的影視化已經提上日程了,你準備一下,製片人這兩天隨時可能會聯係你,你要好好抓住這次的機會。”

《驕陽》這本小說是周冉四年前的作品,完結之後就被購買了影視版權,隻是這影視化的進程卻一拖再拖,眼看著五年的合約期都已經要到了,周冉甚至做好了版權回收的打算,沒想到竟在二十四歲生日這天,接到了這通電話。

周冉懷著激動的心情和編輯認真地聊了聊,在得知《驕陽》影視化的導演是新晉導演葉錚時,瞬間心跳如擂鼓,捂著胸口平複了好半天。

葉錚是近兩年好評如潮的新人導演,尤其擅長青春片,之前執導的《盛年》和《少年》都是青春題材裏的品質之作,進來網上盛傳葉錚新片打算嚐試懸疑題材,那些營銷號分析得有理有據,周冉甚至一度信以為真,沒想到葉錚下一步要執導的,竟會是她的《驕陽》。

//

周冉最後是打著飽嗝回家的,從書架上翻出了《驕陽》的實體書和編劇專業書,對於即將開始的新身份很是躊躇滿誌。

可這一腔熱血很快被現實狠狠打臉,她高估了自己這個作品原作者在創作團隊中的地位。

影視化團隊請來了業界名編來對小說進行改編,周冉這個原作者雖然也在編劇團隊裏,但充其量也隻是掛名而已,毫無話語權可言。

六個月後,那位業界名編總算是在最後期限到來前交出了劇本的終稿。

周冉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把稿子看完,最後有些崩潰地揉著眉心靠著座椅靠背。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改編之後的劇本,那隻能是用‘麵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