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慶城已經寒風凜冽,這座北方的城市依舊熱鬧。在大雪封山之前此地的貿易還有最後一番熱鬧景象。十月二十是趕集的日子,集市是最熱鬧的地方,慶城以及慶城周邊的人都會聚集到那裏賣貨,外地人都在那裏忙著采買。
“請問西鳳巷怎麼走?”
問路的姑娘有著南方口音,她身上那件綠色的披風襯的她的肌膚如雪,大概是走了不少的路她的臉上有些許紅暈。這姑娘說話的聲音像清脆的百靈鳥,約莫十六七如花似玉的年紀。若有這樣的姑娘問路誰都願意和她多說兩句,也僅僅是多說兩句而已,她腰間掛著一把一尺來長的開,山,,,刀,這讓她看上去不太好欺負。
“西鳳巷往前走,下個路口左轉,然後過三個路口右轉就是。”
“多謝。”
她拿著手上的信封猶豫著往前走,這片民居非常破舊,道路狹窄蜿蜒,兩旁的建築雜亂無章。她在走進來沒多久就失去了方向感,偏偏今日是趕集的日子,大多數人都去了集市上,這裏反而沒幾個路人,好不容易問了兩次路終於離目標近了一些。當她右轉進入一條更加陰暗的小巷子裏,斑駁的牆麵上西鳳巷三個字依稀可見。
“第三間盧家。”她自言自語地往裏走,敲了敲第三戶人家的木門。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一個蒼老的婦人前來開門。
“請問是宋玉蓮在家嗎,我是青州杜若替宋家前來送信,”她遞上手中的那封信。
“我們家裏沒有姓宋的,姑娘你是不是找錯地方了,”老婆婆說。
杜若看了看信封,信封上清楚地寫著西鳳巷第三戶。難道是自己方向數錯了,莫非要從裏往外數,這也不太可能吧。
杜若收起信又問道:“那請問這附近可有一家姓何的人家,他家的夫人姓宋從青州嫁過來的。”
“我們家是兩年前才搬過來的,這條巷子裏有十戶人家,不過倒是沒聽說過有姓何的,或許在我們來之前搬走了,這你得問問第一家老孫頭,他們家在這住得最久。”
“多謝大娘。”
看著老婆婆關上門,杜若長歎一口氣隻得往回走,大概走了一刻鍾她突然發現自己又迷路了。這裏的道路彎彎曲曲,就算隻朝著一個方向走也很難走出去。不過這也難不倒她,她發現這一片民居都不太高,隻要走一段路跳上院牆看看就知道自己方向有沒有走偏。起初她走一段就像個院牆或者大樹跳上去看看,後來索性開始踩著別人家房頂和圍牆直接從這家跳到那家,因為害怕被人當做賊,她跑得飛快。
出這片民居,往集市方向走,那邊有不少是外地人常住的客棧。五通客棧算是其中比較豪華的一家,杜若忙碌這一天隻覺得饑腸轆轆,一回客棧先跑去後廚端了一大碗麵。北方喜好麵食,且份量足,她端著這個麵碗仿佛端著一個洗臉盆。
剛走到自己房間門口,隔壁的門吱呀一聲打開了,出現在門口的人神色疲憊。這人是餘家二少爺餘正初,杜若從小就認識,此次來慶城收貨,杜若跟著過來押運順便替宋家送一封信。
“怎麼現在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