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地區,人口密集,足足有十五個鄉鎮,這規模在全國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超大規模{縣},如果古城是位於東南沿海早就成了經濟規模堪比地級市的{縣}級市了。
就拿雲山鎮來說,就有超過十七個村莊,這可不是普通的自然村,而是有行政級別的村莊。
自然而然的,除了各個鄉鎮在鎮上形成了街道集市以外,其他地方也自發形成了集市。
瓜灣村附近的三四個鄉鎮,就有超過十多個集市,可見人口之興旺。
其中除了政府指定而建立的三四家集市之外,還有七八家自發形成的集市農貿市場。
政府指定的集市,所考慮的因素和村民們的想法是完全不能合到一起去的。
村民們的想法很簡單,一個是距離不要太遠,另一個是在集市上能夠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尤其是農藥、化肥、種子、甚至各類勞作器具。由此形成的集市往往非常活躍,每逢單雙這些集市都會熱鬧異常,其展現的活力總是令那些政府指定而形成的集市眼熱和眼紅。
那些指定的集市,存活時間很短,往往三兩年就失去了動力,變得死氣沉沉的。
官方文件上,那些指定的集市還存活於各種紙麵上,而那些自發形成的集市政府也采取了默認的態度。默認的某些特征就是在這些集市上出現了維護治安的民}警派出所,甚至有些集市還會出現治安聯防大隊巡邏員,另外就是一些工}商}執法部門的人時不時的過來打牙祭。
集市多了,總會出現同質化競爭。農業地區,能夠出售的東西無非是一些瓜果蔬菜之類的,仔細比較之下你就會發現這些集市的同質化競爭簡直到了很慘烈的境況。不過這種格局放到整個古城來說,那就不值得一提,再怎麼同質化,本地人也不會跑到外地去買東西。
而瓜灣村的集市,正是這充滿活力的自發形成的集市之一。
瓜灣村是雲山鎮的第一大村,也是周邊幾個鄉鎮中排名前十的大村,人口眾多,周邊村落密集,不等政府開口,這集市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細算下來,瓜灣村的集市也有了十多年的曆史,可惜的是瓜灣村實在是沒有什麼特產,這瓜灣村集市也就一普通的集市。
周邊的村落,每逢農曆單日,就會到這瓜灣村集市逛一逛,買些東西回去。
今年由於大旱,整個古城都深受旱災影響,這集市的生意一下子一落千丈,如果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去看,這周邊十多個集市基本上全是全部都倒閉了。唯有在鄉鎮上還存在著一些活力,這瓜灣村的集市一條街就位於當日雲龍歸來的那一條連接公路的唯一硬化水泥路上。
當日正是大熱之時,瓜灣村的集市已經連續一個多星期都沒有開張了。
那晚給雲龍的接風洗塵集會,著實樂壞了集市一條街上的農戶,足足搬空了半個月的存貨。
農村的集市,有一個典型的特點,那就是隻做開門生意,從來不做日常營生。除了那每月的農曆過五日,生意會做到上午十一點之外,其他時間都是早上五六點開門做生意,往往上午九點不到大部門的店麵都關了門,各家各戶都拿起農具直奔自家的田地開始忙活起來。
“這集市怎麼搞活農貿市場?”雲寶下意識的就問了出來。
“是啊,龍哥!這集市無非就是一些農民賣些菜買些醬醋之類的,連個像樣的飯店都沒有,更別說什麼超市購物商場了,就算是要搞,村民也沒有錢出來消費啊……”
“龍哥,我看我們要不就去雲山鎮上搞一家大型購物超市算了,那個多來錢……”
“要不我們幹脆去古城得了,古城的人都需要出來買菜,我們開一個瓜灣村蔬菜專賣店……”
“咳咳……”雲龍努力的清著嗓子,好不容易這才這刹住了話題的偏軌。
“大家不要這麼沒信心!這天下間,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熙熙攘攘皆為利去!”
雲龍拽了一句斯文話,繼續說道:“搞物流中心是更遠的目標,搞活雲山鎮乃至整個古城的農貿經濟是關鍵,而這瓜灣村的集市是絕對的基礎。瓜灣村的集市一條街為何吸引周邊十多個村子的人都來?還不是因為這瓜灣村是人口大村,而且有場地有能力辦出集市?”
“創業之初的第一步,選在瓜灣村,依托集市……或者說我們重新搞一個比較上檔次的集市,將農貿市場搞起來,引導村民種植各種瓜果蔬菜,將各種農作物放在這個集市上銷售,如此一來瓜灣村的集市就成了一個大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十裏八鄉的農產品彙聚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