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鄭莞爾在代北地區跟著李古爾一路行軍,準備去雲州赴難處理大同軍變事宜時,京城長安並不太平,一場因她婚約而起的權力角鬥正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展開著。
皇宮外東北角的高牆內,便是著名的十六王宅。居於其中一角的便是壽王府,府內的書房中,李謙正在橙紅的燭火下翻看著一本書。他身旁的張誠湊近他耳旁,悄聲地說著什麼。許久過後,李謙的神色變得複雜起來。
“當真?消息可靠嗎?”聽罷張誠所說,李謙猶有些不可思議,連忙看向張誠一再確認道。
張誠迎著他的目光,言辭懇切地回道:“千真萬確。老奴讓手底下兩位小公公一直在平康坊外那條巷子蹲守了快一個月,確認住在那宅院裏的便是鄭家二姑娘鄭如意。底下的人還說,跟著崔公子的人除了我們外,還有另一撥人,應該是鄭家的。好在小溫公公辦事向來謹慎牢靠,這才沒被發現。老奴還聽說,鄭家三姑娘鄭莞爾與鄭夫人王氏貌似回鄭州鄭氏祖宅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李謙這下子開始變得更加疑惑了,問道:“張公公,你覺得這鄭家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既已定下了婚事,又知曉崔宇向來風流,鄭夫人不想著趕緊完婚,反而帶著莞爾跑去鄭州了。又不放心崔宇,派人跟著,結果發現崔宇偷食又沒有進一步動作。反倒讓庶出的二姑娘委身於崔宇,這番操作我著實想不明白啊!”
“鄭家沒理由會讓二姑娘委身崔宇。剛才忘了說,老奴聽聞鄭家除了與崔家談妥聯姻外,正在與馬家議婚,想將二姑娘鄭如意嫁給浙西節度使馬千裏的侄子馬征。”張誠覺得主子說得有些邪乎了,於是趕緊補充道。
李謙聽罷,心裏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然後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得意地說:“張公公,你之前說過鄭家後宅不寧,鄭夫人與一位姨娘鬥得厲害,可還記得?”
見張誠點頭,李謙便接著說道:“崔家雖是高門大戶,但鄭家、王家論門第、論勢力皆在崔家之上,沒必要為了這麼一樁聯姻搭上兩個女兒。所以,那鄭如意委身崔宇這個事情,不是鄭家原本的打算,極有可能是鄭家那姨娘自己的打算。這樣便說得通了,莞爾跟著鄭夫人去了鄭州,姨娘趁著莞爾不在的時候,知曉崔宇好美色,指使鄭如意勾搭崔宇,目的會不會就是想代替鄭莞爾與崔家聯姻。”
李謙越說越起勁,他開始在書房內踱步,“沒想到,對崔宇和莞爾這樁婚事不滿的,不願意看他們成婚的,不止我一人。”
隨後,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打算,忙吩咐張誠說道:“你讓人不要再盯著崔家了,讓那些人盯住鄭家,尤其是那姨娘和鄭如意,一有風吹草動便同我稟報。然後派兩人繼續蹲守平康坊那巷子裏的宅院。必要的時候,可以幫著給崔宇和那鄭如意牽線搭橋、製造機會。”
一聽這話,張誠突然猜到自家主子心裏打的算盤了,忙委婉地勸道:“殿下,老奴不得不勸你一句,就算崔宇與鄭莞爾的婚事黃了,鄭夫人也不可能將她嫁給你,你不要摻和這事了。萬一要是被皇上和田中尉知曉你頻繁進出十六王宅,到時候怕是會疑心你有謀反的野心,那你的處境就危險了。”
李謙不以為然地說道:“沒事,若皇上到時候真的疑心我謀反,我大不了實話告訴他,我就隻是想娶鄭莞爾而已。說不定到時候,他下聖旨賜婚,我還省得費心了呢。”
“隻怕鄭夫人王氏不肯,依仗著王家的實力,抗旨不遵就是不願將鄭莞爾嫁入皇家,你就是有了賜婚的旨意,那也白搭,反而因為這婚約耽擱你娶妻呢。”張誠連忙說道,想提醒自家主子不要有幻想。
本還信心滿滿的李謙聽了這話後,覺得有理,不住點頭,隨後有些憂傷地回道:“有婚約總好過沒婚約,縱使不嫁給我,她也嫁不了別人了。隻要我一直耗著,想那鄭夫人再怎麼不情願,也總不忍心耽誤女兒一生,到時候不還得把女兒嫁給我?”
“再說了,莞爾嫁給我,總好過嫁給那風流成性的崔宇。”
聽著李謙的喃喃自語,張誠知道自己說什麼也沒用了,自家的主子壽王看來是下定決心要摻和、攪黃鄭崔兩家的這樁婚約了。那自己作為他的心腹,自是應該竭心盡力,於是試探道:“那殿下預備怎麼辦?”
李謙想到事總歸都是要讓張誠去做的,自己瞞他也沒必要,於是老實回道:“崔家、鄭家聯姻,崔王鄭三家都各有各的算盤,我不想深究。但皇上之所以不插手鄭崔聯姻,實在是現在王家和盧家鬥得過於厲害了些,搞得朝堂跟那戲台子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場,太亂了。因此想要扶持鄭家、崔家以進行製約和平衡。對於皇上和鄭大人而言,他才不關心到底是哪個鄭家女兒嫁入崔家呢。倒是崔大人和鄭夫人,一個為了能和王家沾上關係,一個為了王家的權勢利益,這才非得讓鄭莞爾嫁給崔宇。”
“是。殿下說得極是。既然殿下都明白,那應該知曉就算崔宇風流成性,真的在鄭莞爾進門前搞出庶子庶女,鄭夫人怕也還是會將女兒嫁過去的。這樁牽扯著權勢和利益的婚姻,是很難被這些無傷大雅的風流韻事所阻斷的。”張誠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