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道:“他本是我蓮花池裏養大的金魚。每日浮頭聽經,修成手段。那一柄九瓣銅錘,乃是一根未開的菡萏,被他運煉成兵。
——《西遊記》第四十九回
南海,普陀山上空。雲海深處有一天池,是觀音居處。
天池有蓮十萬株,每日隨眾菩薩羅漢聆法聽經,皆得仙緣。每十年生一蕊,千年集百蕊,始開便永不凋零,得道成仙,可化作人形。觀音座下,號有蓮花仙子百餘人,皆娉婷宛約。
池中有一鯉魚精怪,性情乖張霸惡,嚐一日殘花百餘朵,觀音戒之。然其行雖斂其心不改,暗修法力,覓機下界逍遙作亂。
是日,此精欲尋一物煉作武器,資其下界。天池荷花,除成仙者,最長者九百餘歲,遭其覬覦已久。鯉魚精正欲成行,遭一聽經小僧所阻,觀音門下有教無類,此小僧法號念休,飛蛾成精,遭鯉魚精懷恨於心。
又過九十年,觀音於南海興法會,此時鯉魚精已成氣候,施法念休,令其目生幻想,於觀音講法時手舞足蹈之,觀音怒,欲將小僧貶凡。
當年蓮花,已九百九十九歲,化形指日可待,靈智已顯,目睹鯉魚精所為,記念休之恩,以神念將實情稟觀音。觀音不納,仍貶之。蓮花見小僧因其遭鯉魚精構陷,不服觀音所裁斷,心急若狂,掙斷其根,決與念休同去。
然蓮花化形之期未滿,自此為無根蓮,先天不足,本必亡。觀音慈悲,為其忠所感召,以紅塵氣續作其根續命之;又惱其冒失,多年修為一朝散盡,不為其彌補先天。因先天有失,故蓮花命理有缺不可留福,此去人間,命途多舛,得之必失、聚之必散、逢之必離。解脫之法,唯有於人間再遇小僧念休,問其可否悔於昔日所為,若彼與此皆無悔,則心境圓滿平和,可與之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