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隻要去過芳常月的人都不會陌生。,一個傳奇般的女性人物。提起她,人人都不由得心生敬佩,她是芳常月的領軍人物。是她開創了芳常月,沒有人會質疑她的說法。

她總是很謙虛的說著,自己的今天都是他哥哥李常秀幫助得來的。她不喜歡徒有虛名,她隻想一心為民,讓安樂林(當時的“芳常月”名叫安樂林)變得更好。

1840年的那天開始,一切都開始變化,越來越美好,富強。人們開始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再收到外界戰爭的摧殘,而是樂國且樂民。也是,誰不希望有個更美好,更歡樂的生活呢?!

喜歡安靜,越是安靜她越是覺得舒坦;他哥哥李常秀卻不一樣,他喜歡熱鬧,熱鬧使他開心。

據說,他們兄妹倆的名字都是改過的。到了安樂林後就改了,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真名是什麼。隻知道他倆,一個叫,一個叫李常秀。

“行止路亦遠,宛方得一念。”這是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出自她自己的口中。按她自己的翻譯來說就是:在學習的道路上,固然很長遠,但總有一日會得到一個堅定的信念。

她喜歡寫詩,散文或者五言詩,七言詩,四言詩等等。

她討厭死板和統一的行動,相比而言,她更喜歡自主的,自己有自己的行動,而不是統一著去做。她討厭吵鬧,但她從不阻止別人吵鬧,她不喜歡被人約束,更不喜歡約束別人。隻要大家開心,她也開心。

這是在臨死之前“總結”下來的詩句:

清幽寒光芳常月,暗香疏影靜曲念。

魂亡魄喪通靈院,十裏飄香花語軒。

神乎其神闡夢樓,變幻莫測芳草園。

寧靜清幽藏書樓,質樸清雅換書齋。

慢慢憶道韶華廊,梳憂取源誅念台。

百裏風趠十一榭,有問必答引路亭。

問靈禱告承願橋,萬古不磨鎖靈塔。

當空浩瀚雲錦河,花殘月缺常歲池。

亂山殘雪徒魂路,楊花漫漫子歸路。

荒草萋萋雪浪穀,觸目傷懷燈花路。

一覽明月青天閣,瓊樓玉宇杳梅道。

東勞西燕南浦路,司馬青衫嬋娟魂。

金革之世終欲盡,蕉鹿之夢江浸月。

稀世之珍索洋玉,鑒往知來知來鳥。

無人問津水袖台,雲雨巫山無塵鞅。

古井無波沉移樓,花影繽紛玉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