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24章 第24章(1 / 2)

皇帝並非不明事理,稍作思量之後就下旨調兵連夜趕往受災縣。開平和崇陽災情較輕倒是可以等,三青縣形勢緊急是不容遲緩了。

“以太子之見,何人適合領兵?”

陸之珩道:“端信伯戚明鬆有救濟洪災的經驗,且為人忠直行事謹慎,兒臣以為領兵者非端信伯莫屬。”

“準。”皇帝應下此請,隨後驀地笑了一下,“你倒是會做人情。”

陸之珩早已習慣於皇帝時不時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感慨,聞言隻是低下頭,接著道:“兒臣還有一請,望父皇恩準。”

“說。”

“兒臣久在宮闈熟讀聖賢教誨,心中牽係天下百姓,但苦於沒有機會深入民間。今日三青縣受災,距裏京城不過區區三十裏,兒臣願隨端信伯一同前往,為救濟百姓也為父皇分憂。”

皇帝聞言笑意一滯,麵上神情漸漸轉為凝重:“你這身子骨,去了不知是你救百姓還是百姓救你,朕是不是還得給你配上兩三個太醫啊?”

陸之珩道:“災情之後疫病橫行的情況不在少數,確實應該命太醫一同前去。”

皇帝語塞。

“要去就去,省的整日在禦前礙眼。”

幸虧戚明鬆心裏擔心女兒的安危徹夜難眠,聖旨一到端信伯府,他便立即動身前往長安營點兵啟程了。

看到太子穿著戎服腰間佩長劍,騎著一匹汗血馬在城門下,似乎已經等候多時,戚明鬆心中一驚。太子殿下向來以一身儒雅文人氣示人,很少有今日這樣英武的氣質。

他心中有思緒萬千。

朝中能領兵的將領不少,會救災的文官甚多,宮中傳旨怎麼就這麼巧,令他領兵支援三青縣?

傍晚時東宮的人到伯府打聽過鈴蘭的情況,他很難不去想,這其中有太子殿下的恩情。

感激之餘他又不免有些擔憂,太子殿下近來身體如何?若是半道上先病倒了,他該如何向陛下交代?

但轉念一想,太子願意同他們這些臣下一起吃苦、心係百姓安危,足以見得殿下賢明仁義,這是靖國朝廷的幸事,也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短短一照麵的工夫,戚明鬆的心事翻了數篇。回過神來才想起行禮請安,朝太子拱手一拜——

“臣戚明鬆參見太子殿下。”

“伯爺不必多禮,我等肩負重任在身,盡快趕路吧。”

“是。”

戚明鬆恭敬地應下,目光還是忍不住往太子身上瞟。陸之珩察覺到他的眼神,便知道是在擔憂什麼。

“伯爺不必擔心,如今正值仲夏時節,孤身子康健不常生病。”

戚明鬆被看破心思稍有些尷尬,抬手撓了下耳後,隨即揚鞭拍馬加快了腳程。

天亮之前,支援兵力趕到三青縣。此處果然受災最為嚴重,眾人趕到時多數地段積水沒過膝蓋,到現在為止天上還飄著雨,根本無法騎馬行進。

戚明鬆與陸之珩率先下馬,舍棄馬匹改步行進城。縣令與一眾官吏亦是整宿沒睡,一直奔波在各個村莊之間,帶著滿臉疲憊與一身狼狽來見戚明鬆與太子。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端信伯。”

官吏依著尊卑禮數先向太子見禮,話音剛落就聽見陸之珩出言道:“此次救災端信伯才是首領,我亦聽從調遣。煩請諸位大人將受災情況稟明伯爺,好盡快安排下去。”

縣令一怔,隨後恭聲應下:“是。”

話音才落,一旁的縣丞便上前一步,將三青縣各個村落的情況詳盡說明。和昨夜急報的形勢差不多,最要緊的是守住滋河。

“青雲山情況如何?”陸之珩忽然提出疑問,同時牽動起戚明鬆的心弦。

縣丞愣了一下,見太子殿下和伯爺都是滿臉緊張,不禁有些疑惑。青雲山那一片沒什麼居民,就半山腰上有個道觀,這有什麼值得關切的?

青雲觀名氣不小,傳聞觀中乾虛真人乃是呂祖親傳第十一代徒孫。但京城的貴人們多數信佛而非道,加上路途遙遠,都不愛到這兒來。

“這……青雲山附近百姓甚少,隻有半山腰上有個道觀,微臣與縣令大人忙於各個村莊,還不曾查探青雲山的情況。”

陸之珩見他神色惶恐,倒也沒有為難他,點點頭示意知曉了便不再打岔。

情況都已經了解了,戚明鬆簡單分析一番,便對手頭官兵做出了安排。三青縣官員重新返回崗位,議事廳內隻留戚明鬆與陸之珩二人。

眾人回避以後,戚明鬆就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太子殿下,臣有一事……”

陸之珩按下他的肩膀,說道:“我知道戚姑娘昨日去了青雲觀,伯爺必定為她擔心。你身居要職勢必要親自坐鎮滋河堤口,青雲觀那邊我替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