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陳再道盼來平反的曙光(1 / 1)

抗日戰爭爆發後,陳再道由原來的紅四方麵軍第四軍軍長改任129師386旅副旅長。1937年10月下旬,386旅在劉伯承師長的指揮下,在山西平定七亙村設伏,將日軍輜重部隊大部消滅。日軍第20師團占領娘子關後,向平定進犯。劉伯承判斷敵人認為我軍早已撤離,於是令386旅再次設伏,我軍以傷亡40餘人的代價斃傷敵400餘人,繳騾馬400餘匹和大批軍用物資。在同一地點兩次伏擊成功,成為當時的一段佳話。12月,陳再道任“東進縱隊”司令員,開赴冀南創立抗日根據地,以後又任冀南軍區司令員。

1942年,日偽軍對冀南地區進行多次鐵壁合圍,反複“清剿”。軍區政治部主任劉誌堅等人在一次突圍時,腿被打斷,被關在大營據點。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知道後,指示陳再道等人一定要把劉誌堅搶救出來。陳再道命令六分區司令員易良品組織搶救。據可靠情報,劉誌堅的身份沒有暴露,要將劉押送到棗強去。易良品於是讓紅軍第20團的團長楚大明埋伏在大營、恩察之間的南宮莊附近公路兩側。10月20日,敵人押送劉誌堅從據點出發,日軍30多人,偽軍幾十個人。在進入埋伏後,我軍首先將日偽軍隔開,6連攻擊日軍,4連搶救劉誌堅。由於偽軍與我們有關係,不願替日本人賣命,隻是朝天鳴槍,劉誌堅被順利搶救出來。這次伏擊在冀南廣為流傳,日本人說八路軍神出鬼沒,偽軍說八路軍會輕功,人民群眾也把八路軍看做是英雄好漢。

解放戰爭時期,陳再道任晉冀魯豫第二縱隊司令員,參加定陶戰役、挺進大別山戰役和淮海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後調任武漢軍區司令員。“七二○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林彪、江青一夥的黑手紛紛伸向武漢,目的隻有一個——搞亂武漢,亂中奪權。陳再道所在的武漢終於爆發兩派群眾的大規模武鬥

1967年2月,武漢市和北京南下的部分軍內外造反派強行占據了設在漢口的《長江日報》社紅旗大樓。8日,造反派在《長江日報》發表《關於武漢地區當前局勢的聲明》,提出“子彈上膛,刺刀上槍”,“全武漢、全湖北要大亂,特亂,亂深亂透”……一係列充滿極“左”思想的口號。9日,他們又發表社論,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支持下”接管《長江日報》社,給人造成武漢軍區支持他們的假象。此後,造反派組織亂衝亂殺,整個武漢陷入混亂之中。2月21日,造反派衝擊軍區“支左”指揮部,引起武漢軍民強烈不滿。武漢軍區遂於28日發表《嚴正聲明》,指出軍區派部隊到紅旗大樓,是為維持正常秩序,防止發生械鬥,絕不是支持“二八”聲明;至於某些軍內造反派在聲明上簽字,隻能代表他們自己,不能代表武漢軍區,更不能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陳再道和鍾漢華均在北京,軍區經過慎重修改並報全軍“文革小組”後發表這個聲明。

回到武漢的陳再道積極貫徹會議精神,3月17日,武漢軍區和公安機關根據“軍委八條命令”把“工人總部”的頭頭朱鴻霞、胡厚民和少數骨幹分子扣押。3月21日,軍區又發表《通知》,宣布解散工人總部及所屬組織。武漢的社會秩序和生產形勢有了明顯好轉。